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權力東移 具文明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5-06 11:19:16  


中國文明若想引領世界,尚需加倍努力。
  中評社香港5月6日訊/“經濟權力東移印證著文明重心東移。近三十年來東方崛起的事實,取得了比西方更好更快更持續的發展成果,證明了東方文明強大的內在潛力。筆者多次寫道,托夫勒、奈斯比特堅信‘世界未來屬於東方文明’,英國史學大師湯因比認為‘中國文明將引導世界’。天將降大任於中國,中國更應革弊圖新,擔當歷史大任。”《大公報》今天登出資深評論員陳群的文章“權力東移具文明意義”,文章内容如下:

  2010年4月25日,世界銀行通過了新的投票權改革方案,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從44.06%提高到47.19%;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由第六位躍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這說明,世界經濟權力正在發生東移,特別是在向以中國和印度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偏移,開始動搖歐美長期壟斷世行發言權的格局。筆者以為,世界“經濟權力東移”與二十一世紀的“文明重心東移”是同步的,必然的,具有大文明意義。

           世行投票權起變化

  此次世行投票權改革,中國成為第三大股東,超越歐洲所有發達國家,躍居世界老三,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的體現。中國經濟2007年就超過德國,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坐上世行第三把交椅可謂實至名歸。這表明世界已不得不開始正視中國的崛起與存在。世行行長佐利克指出,“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得到提高,反映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增長。”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人在國際金融領域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繼2008年佐利克任命林毅夫出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之後,中國央行副行長朱民最近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任命為總裁特別顧問,成為首位擔任這一高層職務的中國人。

  此次世行投票權改革的近期意義,如中國財長謝旭人4月25日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指出,首先,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在世行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使世行治理結構更加公平合理,有助於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更好地發揮發展中國家在世行事務中的作用,也有助於世行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減少貧困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其次,這是世行第一次以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為主要目標的改革,有利於早日實現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平等分享世行代表性和發言權的目標,為進一步深化世行改革奠定了基礎;其三,世行在發言權和代表性方面率先實施改革,有助於推動其姊妹機構IMF份額的改革,具有很好的示範效應。

  此次世行投票權改革的歷史價值,在於“權力東移”的文明意義。為此,筆者編了段順口溜:“排行老三剛起步,邁向老二不停步,頭把交椅不止步,引領大同共進步。”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