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我們為什麼不“相信”聖元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09:46:46  


2008年12月31日,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田文華在法庭上流淚,最終被判無期徒刑。
 
“聖元奶粉門”發酵的路徑:連篇報道的放大效應 
 
  報道製造“統計假象”,“前嫌”引用過多混淆視聽 
 
  如果說“聖元奶粉門”的始發媒體傳播了一個不太正確的概念,那麼這個概念後來被螺旋式放大,則是其他加入報道媒體的作用。在既有的背景下,“聖元奶粉含激素並會導致性早熟”這個觀念,由於 事件的新聞性和傳播價值——前者來地媒體“發現”的、除了武漢以外全國各地不斷冒出來的新案例,後者則來自與“三鹿事件”極為類似的發展邏輯,而越卷越大。 
 
  然而,隨著事件影響力的擴大,有資深媒體從業者就提出,媒體實際上有意無意地製造了“統計假象”(只聚焦“性早熟患兒父母兼聖元消費者”,從擴大了的傳播範圍中篩選出更多的足以支持該觀念的樣本,以方便觀念被傳播)。此外,為了讓事件更便於被接受,很多報道應用了大量同類事件,但此做法卻只能讓“聖元事件”的事實更加模糊。例如,某媒體針對“聖元奶粉”的報道中,卻將大部分篇幅用於批評飽受爭議的乳品“新國標”。 
 
  關鍵點:新聞報道缺乏專業主義的過濾 
 
  “止尿喝三鹿,豐胸飲聖元”已迅速成為網絡流行詞,人們習慣於將聖元與三鹿相提並論,儘管聖元並未出現類似的安全問題。著名打假專家、科普作者方舟子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個別性早熟的嬰兒的案例“可能是巧合”:“性早熟發病率大概為千分之幾,用聖元奶粉的人很多,如果是聖元奶粉致性早熟不應只幾例”。 
 
  在很多報道中,媒體就像運用手中的“信息篩選器”,把食用同類品牌並出現“性早熟”特征的患兒篩選出來,從而造成一種讓人信服的“統計假象”。新聞可信性和震撼力的增加,往往也意味著對絕對客觀事實的偏離。在缺乏新聞專業主義原則的過濾下,隨著傳播範圍的擴大,新聞報道的中立性和客觀性則越容易產生“出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