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大陸應加強與南台灣的互動與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0-10-25 00:16:49  


ECFA成為促進南台灣經濟發展的大平台
  中評社香港10月25日訊/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在《中國評論》月刊十月號發表專文《如何改變南台灣與大陸的互動關係》,作者認為:“南台灣經濟發展滯後,面臨諸多困難,這是大陸爭取改善與南台灣關係的最好時機。大陸在處理與發展兩岸關係問題上,不應再‘重北輕南’或‘重國輕民’,而應更多的重視與南台灣的互動,支持南台灣的經濟建設。”“經過長期努力,通過經濟合作與民間廣泛往來,南台灣民眾會逐步改變對大陸的敵對情緒,改變對大陸的疑慮,有利於改善南台灣與大陸的關係,有利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文章內容如下:

  南台灣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也是一個政治概念,在台灣政治光譜“北藍南綠”的格局下,南台灣不僅經濟發展滯後,而且是所謂的“綠營大票倉”,是民進黨執政縣市最集中的地方。這一格局制約了南台灣與大陸關係的發展,形成南台灣與大陸經貿關係不夠密切,文化交流不夠頻繁,人員往來不夠龐大,進一步阻礙了南台灣區域優勢的發揮與經濟的發展以及南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如何發揮南台灣的經濟資源優勢與在兩岸關係中的獨特政治作用?如何加強南台灣與大陸的互動、合作關係?不僅關係到南台灣經濟發展與振興,而且關係到南台灣甚至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角色與定位。

  南台灣與大陸經貿文化往來關係滯後

  目前台灣社會的現實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即南台灣與北台灣不論在社會經濟發展,還是政治光譜,都存在顯著差異,也造成南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處於邊緣化地位,南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人員往來與文化交流等均不夠密切,也影響到南台灣的經濟發展。

  在歷史上,台灣的開發與經濟發展是由南向北推移,台灣人口的變動趨勢也呈現由南向北移動轉移的發展格局。台灣中南部地區開發早,早期人口較為密集,即使在20世紀50年代初,中南部地區人口合計佔了總人口的66%,北部地方只佔29%。此後,隨著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形成與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向北轉移,到60年代中期北部人口首次超過南部地區,到90年代末,北部地方人口佔了台灣總人口的43%,而南部地區降到14%左右1。可見,今天的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北台灣,在台北市,但歷史上的台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南台灣,在台南市。這也決定了南台灣在歷史上是與大陸經貿與文化往來關係最密切的地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