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喬杜里:下一個超級大國是印度不是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11-07 08:27:35  


 
  印度的結構不可思議地成為了一個“有希望的”經濟體的原型。遠超一半(近58%)的GDP被10多億印度人民消費掉了,政府消費了另外11%的GDP,由此給予了印度一種曾經改變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等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力量。光是8億人構成的農村經濟就消費了4,250億美元。

  這一幕發生在農業份額持續下降、製造業持續上升、服務業產出已經超過GDP一半(這又是一個頗具吸引力的經典組合)的背景之下。雖然印度需要提升製造業比重,進一步降低農業比重,但目前的大方向是正確的。

  像中國一樣,印度將GDP的近40%存儲了下來,但其中的大部分儲蓄源自家庭。這一點跟中國大相徑庭:採用可疑會計手法的國有企業對儲蓄總額的貢獻度遠大於家庭部門。自1991年以來,印度單位GDP能耗一直呈下降趨勢。中國單位GDP能耗比印度足足高出了3倍。

  私營部門是印度的經濟主體,國有企業在經濟總產出的比重尚不到十分之一。印度的股票市場始建於1875年,是亞洲最古老的股市,或許也是世界上數字化程度最高的股市。大約40%的經濟部門參與全球貿易(出口和進口)——這一比重不是太高,可以使印度免受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但這一比重也不是太低,足以維繫一個開放、競爭性的經濟體。印度盧比對世界主要貨幣大體上是浮動的,而人民幣卻因中國人為壓低幣值而正受到國際社會的抨擊。

  需要警惕的一點是,印度的政府預算不夠強勁,公共債務高企不下(約占GDP的80%)。但如果按照亞洲的尺度來衡量,高度脆弱的美元貸款額度卻是微不足道的。作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印度的人口狀況正處於一個非常健康的水平上:大約5億印度人在25歲以下,進而給予印度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人口紅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