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強制性城市化:是人還是土地?

http://www.CRNTT.com   2010-11-09 10:56:24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9日訊/“如果按照現在的情形,中國政府和資本結合,一起推進中國的城市化,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的速度肯定又會創造世界奇跡。不過,人們須要問的是,這種城市化的意義到底在哪里?人而非土地,應當是任何社會存在的終極目的。所以,真正的城市化應該是圍繞著‘人’來展開,‘以人為本’。換句話說,是保證城市化是將更多農民納入到正常的城市社會生活中來。”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的強制性城市化:是人還是土地?”,詳細內容如下:

  中國新一波城市化浪潮已經變得不可避免,因為它已經積聚了巨大的政策和經濟動力。在政策層面來說,城鄉整合或者城鄉統籌已經被提高到執政者的議程。這個政策取向非常自然,是前階段解決“三農”(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努力的繼續。“三農”問題出現之後,政府出台了諸多政策舉措,尤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但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三農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從世界經驗來看的確如此。

  在經濟動力層面看,各方(尤其是地方政府)關注的是下一步經濟增長的動力。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在哪里?經濟增長有各方面的經濟資源,例如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管理方式的改進、技術的發展等等。但對政府來說,需要的是政府可以動員的經濟發展資源,例如政府財政性投資、通過稅收政策來刺激經濟投資、消費社會的建設等等。從過去三十年的經驗來觀察,城市化很有可能成為下一波政府可以提供的最有能量的經濟發展動力。雖然通過財政的擴張性投資很多年里已經全面鋪開,但是消費社會建設仍然是個長期的任務。對各級政府來說,通過城市化來驅動(地方)經濟發展是一個“短、平、快”的過程。

  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轉移出來,事實上的城市化也在加速。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最近的趨勢則使人十分擔憂,那就是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通過政治和行政手段進行強制性城市化。一些地方政府把農村人口集中起來,形成小城鎮;一些地方鼓勵農民進城買房;也有一些地方甚至強制性要從農村來的大學生放棄農村戶口,強行推進所謂的城鄉統籌。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在表面上看,各地方都有冠冕堂皇的說辭,都是為了增進農民的利益。但是如果仔細考察一下,其實並不難發現,地方政府需要和關心的只是土地的城市化,而非人的城市化。對地方官員來說,土地可以推動地方經濟大發展,而人則是包袱。農民沒有價值,土地才有價值。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本來是“以人為本”的城鄉統籌工程就變成了“以錢(或者GDP)為本”的過程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