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後金融危機時期與中國模式的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11-15 08:56:22  


中國模式”實質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它是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的結果。
  中評社北京11月15日訊/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中國模式”已越來越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人民網發表中共江西省委黨校龔培興、潘澤林文章表示,“中國模式”實質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它是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的結果。“中國模式”是一個開放、發展和不斷完善的模式,完善和發展這種模式任重而道遠。尤其是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如何在準確認識和科學把握“中國模式”的優勢和不足的基礎上,進一步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更好地完善和發展這種模式,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重大理論和現實課題。

  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彰顯了“中國模式”的生命力

  文章稱,改革開放以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力,為世人所瞻目。尤其是在應對2008年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充分彰顯了“中國模式”的獨特優勢。

  首先,從金融危機的成因上彰顯出“中國模式”的優越。金融危機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性危機,它是資本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產物,以美國為首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暴露了資本主義發展模式的弊端,彰顯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導下建立起來的中國經濟制度尤其是金融體系的優越和科學。

  其次,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政策和措施上彰顯出“中國模式”的優越。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我們黨和政府充分發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中國應對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強大有效的政策支撐和措施保障,彰顯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發展模式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政策和措施優勢。

  第三,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效上彰顯出“中國模式”的優越。實踐已向世人證明,中國黨和政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中國成功地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危害和消極影響,頂住了金融風暴的衝擊,在全球率先實現了經濟形勢的總體回升向好,不僅實現了預定的穩定發展目標,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而且為世界經濟走向復甦做出了表率和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