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人有房無窮人——瑞典的社會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12-06-02 09:32:25  


 
平等、福利——花多少錢能買得到 

  1928年,社民黨領導人漢森提出了“人民之家”計劃。他把國家比作家庭,漢森認為:“好的家庭不會認為任何人是優先考慮的或者是不被認可的;它不會承認任何人的特殊利益,或者把任何人當作後娘養的孩子。” 

  漢森希望通過普遍的福利來克服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手段是運用國家力量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首先使勞動者在經濟上免於壓力,而其最終目標則是政治上的平等、互助與民主。漢森相信,社會主義首先是國家與社會旨在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的努力,而且,也不一定要通過剝奪資產階級來實現,因為在一個平等、民主的社會中,經濟寡頭的統治必然失敗。“人民之家”對“平等、福利、合作”的強調,成為瑞典社民黨長盛不衰的法寶。 

  1932年,在漢森成為瑞典首相後,他把這套理念運用到實際政策中。七十多年中,這一理念不斷接受選民的檢驗,有兩次社民黨已被趕下了台,不過簡單的修正與調整之後,選民總是會重新聚集到社民黨旗幟下。 

  在中央黨校教授楊玲玲看來,“人民之家”的成功占了天時、地利和人和。首先是瑞典的工業革命到來較晚,資產階級的力量並不強大,而新興的工人階級卻得以很快壯大;其次,社民黨真正表現出執政特色是在經濟大危機後,運用國家手段干預經濟正逢其時;最後,妥協是瑞典政治的一大特色,往往不採取激烈的方式,用現任瑞典駐華大使林川的話說,“我們的方式就是更多的折中,避免爭鬥”。 

  有人說,瑞典今天的平等與富足全拜高稅收之賜。瑞典稅收的確很高。收入累進稅最高可達88%,如果一個瑞典人每月收入是20000瑞典克朗,那麼他納稅的稅率為45%。目前瑞典稅收占GDP的比例是71%。 

  但這樣看問題未免略嫌片面,試問:活得長久一些的自由,免於生病無著的恐懼,免於匱乏的恐懼,獲得有適當報酬的就業機會,在和平的、無犯罪的社區生活……所有這些,究竟花多少錢能夠買得到? 

  1972年時,前瑞典社民黨領袖、政府首相帕爾梅曾說:“瑞典社會現在還不具備社會主義社會制度所需要的那些基本條件。”瑞典社民黨第31次代表大會也不再明確提“社會主義是奮鬥目標”。不過,馬克思的畫像依然高懸在瑞典社民黨總部,許多瑞典人知道,瑞典的今天與這個人密切相關。 

  來源:南方周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