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2011年中國經濟的內外壓力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1-01-07 08:38:54  


 
  首先,最大的外部壓力是金融大海嘯後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正在隨著美國政府“國家利益至上”的寬鬆量化貨幣政策和美國經濟實力依然表現出疲軟、不確定的惡劣狀況不斷變得“長期化”的時候而開始越來越明顯的在發生可怕的“裂變”:全球金融資本已開始不安心將自己的財富在繼續放在一個沒有“貨幣錨”(美元放水引起的價值疲軟的特征)支撐的金融資產中,甚至避險時所需要的美國國債持有量最近也在被市場大量地減持,其中,有很多金融資本早應該在這場泡沫經濟看似崩潰的“大洗盤”中銷聲匿跡,可是就因為美歐政府害怕經濟硬著陸給自己政權穩定所造成的壓力而不惜花血本去救助這些金融資本,最後讓我們看到今天這些複活的流動性,請注意是“存量”複活,而可能不一定是目前被社會指責的歐美政府所做的那些數量有限的貨幣增量超發的行為,變得肆無忌憚,他們流出美國,就給我們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由此產生的美元大幅持續貶值的現象會“衝洗掉”美國對華債務的價值和增加我們對新近出口投資所帶來的美元頭寸增加的管理成本。而且,美元價值持續下探,使得我們匯率升值的相對尺度就變得越來越難把握,今年廣交會和許多商業論壇召開之際,我們已經注意到進出口企業很難下單的傾向。以前所說的企業自身具有應對匯率升值的調整能力也在大打折扣。另外,美元疲軟不僅出現了黃金高位攀升的局面,而且,更讓我們焦慮的是,大量從金融市場流出的資金現在又開始去綁架工業生產的上游資源,這對我們目前以投資為主創造財富的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成本開始變得越來越高,不知不覺我們又會注意到幹主營業務的企業變得越來越少了,中國產品的“信價比”優勢“被”人為的打壓了。

  中國的貿易結構提醒我們:我們出口減少的同時進口也會隨之減少。而中美貿易不平衡、或美國貿易逆差格局——只要美國的消費方式和投資方式從根本上不改變——就並不會發生多大的實質性的變化!除了實體經濟面的負面影響外,流出歐美市場的大量資金,再加上現在資金借貸成本因為歐美利率這麼低會變得越來越小,今後流出的資金規模只要不發生突發事件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多,他們選擇流到的地方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高儲蓄、高增長、甚至市場低效率而不斷變得高開放的新興市場國家!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理所當然就成為了這一輪全球金融資本首選的對象,它們的到來,已經造成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這類特征的國家投機行為猖獗——被光顧的資源型產品市場價格不斷高企,而有些國家和地區至今為止樓市或股市還在脫離基本面的飛漲。所以,中國宏觀調控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周小川最近的“池子”論就是一個突出的表現。很多日本的學者至今為止還耿耿於懷,認為美國當年“強逼”日元升值從而導致日本(有競爭力的)產業空心化、金融泡沫化的“陽謀”,實際上就是美國“擠出”自己的競爭對手所採用的最毒辣的一著“讓你瘋狂”的戰術。2010年初歐元的悲慘命運可能也是如出一轍。

  總之,要思考美國暫時放棄“貨幣錨”功能給中國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包括人民幣匯率調整在內的“以我為主”的應對策略。否則,我們盲目被動的迎戰最後也會讓美國逼到像日本當年那樣的“瘋狂”地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