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社會改革奠定消費社會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09:20:55  


“十二五”的主綫和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一個民富國強的社會,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改革的成果。
  中評社北京1月10日訊/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的主線和主題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一個民富國強的社會,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改革的成果。中國經營報發表署名聞言的文章表示,後金融危機時期,要實現這一目標和任務,只能把經濟發展和富民的立足點放在擴大內需上,通過調整收入分配結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構建社會保障安全網等,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使十幾億人民的消費需求潛力迸發出來,從而為建設一個消費社會奠定制度基礎。

  文章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努力扭轉目前不斷擴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使之處於一個可控的合理的界限。各種統計均表明,中國當前的基尼系數已經接近0.5,意味著收入分配差距已達到一個所能容忍的極限。近年來,中國之所以收入差距的擴大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關鍵還在於初次分配不平等問題日趨嚴重,勞動者報酬占GDP份額不斷下降,企業營業盈餘份額尤其是政府財政不斷上升,這樣一種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必然使有限的再分配手段無能為力,甚至加劇初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從國際經驗看,要調節收入分配,需經濟機制、國家再分配機制以及社會性機制共同發揮作用,特別對縮小初次分配的不平等而言,社會性機制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社會性機制最主要的是讓社會相關利益群體集體參與收入分配的決定,如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運作等。

  除了收入分配體制的不合理外,當前社會領域須解決的問題還有社會保障的不健全和低水平、“二元化”的城鄉結構、居者有其屋的住房夢不能實現等等,它們和收入分配共同構成了社會建設的“短板”,是制約消費的最重要社會因素。不把這塊“短板”補上,消費社會是難以建立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社會政策,開展一場新的社會改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