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奧巴馬走“克林頓路線”難如願

http://www.CRNTT.com   2011-01-12 11:43:35  


資料圖片:克林頓在佛羅裡達州面對三萬五千名選民稱,奧巴馬代表著“美國的未來”(路透社)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訊/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今日在《上海商報》發表評論文章“奧巴馬走‘克林頓路線’難如願”,全文如下:

  美國總統奧巴馬又要變革了,希望通過啟用克林頓政府時期的重臣,借鑒其政策,渡過眼前的難關,進而謀劃2012年的連任。但奧巴馬目前面臨的國內外大勢和克林頓執政時期有巨大差別,試圖改換幕僚,回歸“克林頓路線”,恐難如其所願。

  奧巴馬曾經試圖以一個“變革領袖”的形象上台,傾盡全力卻“改而未變”。金融危機以來,奧巴馬全力拯救華爾街,挽救瀕臨崩潰的經濟,力推金融監管改革、醫療改革,但在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財政赤字及債務不斷飈升等問題面前依舊力不從心。經濟上的失利也導致政治失利,美國中期大選以奧巴馬政治失利而告終。

  經濟僵局與政治僵局讓奧巴馬棄用帶有其政治理念的“芝加哥幫”(注:奧巴馬從芝加哥起步,經過數年錘煉,最終從伊州政壇走進美國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了美國政壇的弄潮兒。由於奧巴馬的政府團隊帶有深深的芝加哥烙印,包括他原來的智囊和競選團隊大都來自芝加哥,故稱為芝加哥幫),而重啟“克林頓路線”,希望“克林頓絕地反擊”再次上演。

  在奧巴馬近日任命的白宮經濟團隊中的四名重要成員中,有三名曾是前總統克林頓時期的舊將。在中期選舉慘敗之後,奧巴馬將經濟作為施政首要任務。眾多克林頓時期老臣回歸,顯示奧巴馬已選擇回歸“克林頓路線”。奧巴馬之所以對克林頓政府元老青睞有加,一方面是因為其當前處境與克林頓政府有相似之處,都面臨“府會分治”格局,即白宮由一黨掌控,而國會兩院中至少有一院由另一政黨控制。克林頓迅速調整策略,扭轉困局,並最終贏得連任,其經驗或許值得奧巴馬借鑒。另一方面,克林頓政府在治理經濟和管理聯邦財政方面頗為成功,其麾下官員或許能為奧巴馬在促進經濟增長和削減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這兩大優先要務上提供一些新思路。

  但是世界總是在變化,奧巴馬執政的美國和克林頓執政時期的美國,其內外部環境有著巨大的差別,這種差別或許將是奧巴馬借鑒克林頓謀求連任道路上的最大阻礙。

  克林頓執政時期,“新經濟”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這種“新經濟”,其主要動力是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全球化浪潮。“新經濟”的出現,確立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使其經歷了長達120多個月的經濟持續增長。且不論是“新經濟”成就了克林頓還是克林頓成就了“新經濟”,就美國當前而言,沒有一個可與“新經濟”媲美的機會。奧巴馬上台之初,所遭遇的情況,正是“次貸危機”轉向“金融危機”的過渡階段,美國經濟的各種問題不斷暴露,基礎產業不斷萎縮,汽車和房地產衰落最為迅速,而奧巴馬可能重返保護主義的猜測令人擔憂,但如果美國實施保護主義,其他國家也會緊隨其後,代價將不可估量。經濟學家一致認為2011年美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

  克林頓執政時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張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蘇聯影響下的各個傾向於計劃經濟的國家(如印度、南美)相繼倒戈,日本經濟正處在被稱為“失去的十年”的經濟衰退之中。內有“新經濟”,外無強敵,克林頓何其幸也。相比較來說,奧巴馬的運氣就差了很多,目前美國國內蕭條暫且不論,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在外圍對美國經濟也構成影響,不管是“金磚四國”或者“靈貓六國”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投資地。新興經濟體,也許是美國復甦的最大障礙。

  克林頓執政時期和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配合默契,有一種說法認為,沒有格林斯潘,克林頓也將一事無成。由此可見格林斯潘對克林頓時期的經濟繁榮有著巨大的貢獻。而奧巴馬的搭檔,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雖然說救市有功,但不等於能夠順利回收流動性。伯南克非常規的救市行動,埋下了美元泛濫、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的後遺症。目前伯南克處於兩難境地,如果開始緊縮政策,美國經濟微弱的復甦可能被扼殺,再度陷入衰退;如果繼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則低利率環境持續,必將引發長期利率上行,如果同期利率每年上漲1%,美國政府應付利息將共計增長7000億美元。而一旦形成高通脹預期,將會導致長期國債實際利率飈升,大幅增加債務負擔,惡化美國債務困境,伯南克似乎不能給予奧巴馬有力的幫助。

  正如奧巴馬想學習羅斯福挽救美國於水火並不成功一樣,盲目效仿克林頓很可能落得個“東施效顰”,更重要的是一個搖擺不定的總統能讓國民產生信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