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價泡沫下經濟發展瓶頸顯現

http://www.CRNTT.com   2011-01-23 09:36:45  


  中評社北京1月23日訊/日前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警示,住房問題不解決,上海的人才優勢將消失殆盡;無獨有偶,市長韓正也表示,不解決新上海人的“蝸居”、“房奴”問題,上海就沒有未來。

  新京報發表學者劉曉忠文章表示,其實,目前全國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面臨高房價對人才和經濟的擠出效應。如近年來,一線城市白領返鄉潮就呈現出持續累積的態勢;同時一些中小企業因房租和房價成本過高等艱難運營,甚至停業、停產。當前各地節節攀升的高房價、高房租對人才和中小企業的擠出效應,似乎使房價泡沫下的經濟發展瓶頸效應正不斷透射而出。

  顯然,高房價、高地租下,一地要吸納促進其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和資本,就必須為人才和資本提供其能力所能承受的居住和運營條件。目前各地普遍採用產業用地優惠等政策吸引產業資本進駐,創造經濟增加值。而對人才,各地則普遍提出了發展保障房體系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以挽留城市發展所必需的人才。然而,這種構建房市雙軌制的發展格局和理念,並不能有效促使房價理性回歸,很難緩解房價泡沫對經濟日益顯性化的瓶頸遏制效應。

  文章分析,首先,假如目前的房市格局和土地供應規模不變,政府加大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設,將必然擠占商品房供給空間,那麼商品房房價就必然進一步上漲。畢竟,政府向低收入群體提供的廉價、廉租住房,本質上是保障房居住成本向商品房購買成本的轉移,且保障群體的覆蓋度越高,市場房價上漲就會更高。

  其次,如何甄別和篩選符合保障房的低收入人群,將考驗保障住房體系在何種覆蓋度下能得以有效運轉。鑒於經適房和雙限房等以出售為主的保障房體系存在較大的政策套利空間,且甄別說假話的申請人之執行成本過高,因此不適用納入保障房體系,保障房更應以廉租房的形式為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