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製造業勞動力優勢已經消失?

http://www.CRNTT.com   2011-02-28 08:42:19  


 
  (二)工資待遇相對偏低

  東部地區雇工難的主要原因同待遇偏低相關。東部地區過去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廉價的勞動力,近年來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特別是農民的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而東部地區現代化的建設,高質量的生活水平,及對農民工待遇的偏低導致農民工心理的失衡,所以在不大幅提高工資待遇的前提下部分農民工就採取了就近尋找工作的方法。

  由於東部製造業目前產業升級還沒有到位,勞動生產率提高滯後,大幅度提高工資成本仍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短期內勞資雙方仍處於僵持狀態,所以就出現了雇工難現象。而部分地區和企業在相應提高工資待遇後有些雇工問題還是可以得到解決的。這就是為什麼總是在春節後該問題暴露得比較突出的原因。

  (三)勞動力結構問題突出

  目前中國勞動力短缺現象更深層的問題是結構問題,即一方面是大中城市的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中小城鎮的雇工難,大學生就業難有擇業理念問題,也有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問題。

  而高校近年來擴招,培養了大量的社科類人才,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經濟貿易、財經會計、計算機和管理專業。理工科短缺,工程技術人員短缺,這就同社會生產部門的需求產生了嚴重的脫節。

  (四)農民工流動性較強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但我們沒有解決好勞動者大軍的城市落戶問題,安居樂業問題、子女上學問題,因此形成了就業大軍的不穩定性,他們無法在打工所在城市作長久打算,從而形成了每到春節後就業大軍就面臨著一次新的選擇,總希望在變化中能逐步有所改善,從而帶來了春節後的用工難問題。

  製造業只能加速升級

  文章指出,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是由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和技術構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優勢。目前我國已是全球出口第一、製造業占全球第二。

  當中國的生產規模和能力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必然要向資本和技術優勢過渡,而在資本和技術優勢尚未形成增長的支撐點之前,過早地失去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支撐,將使經濟增長進入到十分困難的階段。

  這一問題處理的好壞不僅關係到十二五戰略任務的完成,更關係到中國未來十年能否從製造業大國、出口大國走向強國的目標的實現。筆者建議如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