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日本強震有望重塑亞洲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1-03-15 08:50:00  


日本強震將是塑造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經濟政治走向的重要變量,也對亞洲政治經濟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3月11日,人類歷史上級數最高的9級地震襲擊“菊與刀”之國,地殼崩析、孤島宛如一葉。海嘯滔天,陸地變成澤國。千人喪命,萬人失蹤,更有結局難測的核洩,悲痛與驚懼衝擊著內心的岸角。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員唐學鵬文章稱,我們對遭此罕見大難的一衣帶水鄰邦深感同情,我們也對日本人民抗震的素養、協作和秩序深表敬意。在這一刻,我們願為日本奮力加油,為日本盡力援手。日本,在很多方面,既是我們的鏡子,也是我們的門檻。它在一種自發的民族壓力觀下率先“脫亞入歐”的全球化,它強化了一種同仇敵愾的集體主義生存意識,它建立最成熟威權主義的官僚經濟刺激體系,它令我們羞愧地保留了源自東土的精致文化。近代無數仁人志士去東洋刻苦學習,即使後來選擇了與它對立的原則。偏居一隅的扶桑提供了一種既讓我們向往,又往我們吃驚的分裂性:以至於敬意和疏離始終伴隨、揮之不去。以至於我們既以日本經濟前車之鑒來規戒自己,又以日本製造和管理的出色能力來估量自己。


  文章認為,日本強震將是塑造21世紀第二個十年全球經濟政治走向的重要變量,也對亞洲政治經濟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首先,強震破壞日本經濟,帶來未來修繕與新建,日本赤字本已高度危險,又添新霜。化解赤字唯一路徑就是經濟強盛推動稅收增長,兼之日本又陷入老齡化泥潭,以目前出生率而言,國內勞動力市場根本不堪其任。日本不沉之道,其首要必須拆除其強化同種的移民政策,效仿美國,以吸納全球青壯來熨平封閉體系內的人口急劇變動。一旦日本解除嚴酷的移民管制,那麼將會非常顯著影響亞洲勞動力市場的狀況,同時對日本國內政治也會產生巨大衝擊。

  其次,日本是全球氣候新政治的重要鼓吹力量,《京都議定書》便是一證。日本連續多年苛刻求己碳排放負增長,首功來自“核電立國戰略”,核電占日本能源比例的節節上升,對應的是日本碳排放的不斷下降。此次強震帶來福島核洩,很多人將其比作“三裡島核事故”,並讓全球重新看待核能的成本收益,甚至歐洲開始卷起“反核能風暴”。可以預見,地震讓日本核電遭遇極大損失,日本在震後必然重新大檢查,核電在能源占比中將劇然下跌,而彌補空白的必然是火力發電(煤炭、石油)。這意味著,最激進鼓吹全球碳排放政治的勢力無法維持過去的負增長,將面臨碳排放急劇上升的尷尬。“哥本哈根會議”之後,防止“全球變暖”的全球碳政治已經崩塌,日本強震無非更加助推了一把。

  再次,日元是國際拆息貨幣的主角,當然這因於日元長期的零利率政策,而日本強震將會導致突然出現與潛在GDP水平的缺口,從短期看,日元拆息交易弱化,返流國內,造成日元迅速升值。日本政府也會叫嚷著“破窗效應”來鼓舞經濟。但長期看,GDP缺口對應的是更多更泛濫的日元貨幣,日本有可能會從此擺脫他們憎惡的通縮狀態,但這並不是什麼好消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有通脹就會有高增長,相反,日本可能是通脹上升、經濟增長依然衰弱,但對全球來說,世界經濟體系中重要的一塊地方沒有通縮了,流動性陷阱這個玩意不見了。凱恩斯主義者會非常不好意思,因為他們所推崇的刺激政策讓全球進入了一個“深度大通脹”狀態,它的災難性現在還很難評估。而日元則從世界第三大貨幣角色上“褪色”,很難再跟美元歐元相提並論,變成一種沉淪黑暗中的“亞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