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利比亞:外國軍事干預能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1-03-21 08:55:08  


 
  那是歷史的原因?儘管英國在前首相布萊爾時期曾經和卡扎菲政府有過接觸,但英國也沒有理由去喜歡或是相信這位利比亞領導人。1988年泛美航空公司班機在蘇格蘭上空爆炸,據稱利比亞的情報人員對此負有責任;1984年一名倫敦警察在利比亞大使館前被殺害。儘管這些事件聽上去讓人毛骨悚然,但這也不構成英國對利比亞展開軍事行動的原因。

  為了討好民眾?薩科齊在阿拉伯革命的一開始就站在錯誤的一方,當突尼斯的群眾上街遊行抗議政府的時候,薩科齊領導的法國政府依然和突尼斯政府站在一起。有人認為薩科齊領銜制裁利比亞的原因是為了修補法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軍事干預的風險更大:在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不一定取得成功,也不會在阿拉伯世界受到普遍歡迎,即使在那些已經發生民主革命的國家。

  為了表現自己的偉大?有分析認為英國和法國想證明自己依然是世界上的強國。但考慮到卡梅倫和薩科齊還是有理性的決策者,這一點也難以成立。軍事冒險主義在英法選民中都不受歡迎。

  現在只剩下兩點原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英法兩國這次的行為。首先,英法兩國的政府認為美國依然在世界上的地位難以撼動,但美國不可能參與每一件事,其他民主國家可以幫助美國執行外交和軍事上的行動來確保全球的穩定。這樣的決策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正如英國和美國一起參與在伊拉克的戰爭一樣,但這不代表這樣的政策沒有意義。

  其次,英法兩國政府和美國可能都同意布萊爾的觀點:“不採取行動是一個決定,一個會產生影響的政策。將此事置之度外的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哪怕是一個行動的決定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三周之前,當卡扎菲突然攻擊反對派時,英國、法國、美國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本可以不做出任何表態,但是它們表示了譴責;眼看卡扎菲就要取得這場內戰的勝利時,如果這些國家不採取行動,這將暴露它們的弱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