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利比亞戰局八大懸疑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08:58:53  


 
  戰事延伸

  德國不參戰或另有隱情

  德國總理默克爾18日在柏林表示,德國僅出於不參與針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原因,對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決議投了棄權票,但德國完全贊同該決議的目標。

  默克爾在柏林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棄權不是轉向中立” 。為何北約內部在對待利比亞的問題上出現了意見分歧?

  專家分析,這是由歷史因素造成的,就像為什麼在巴爾幹戰爭中首先出兵的是德國一樣,是一種歷史文化遺傳。

  在對中東北非地區問題的立場上,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德國就同美英法等國保持距離。二戰前,德國同英法在中東北非角逐,雙方爭取阿拉伯國家支持的鬥爭非常激烈。

  二戰後,儘管政權經歷了更迭,但是德國在該地區的獨特表現一直維持到現在,他們不會和英法完全站在一邊,今後也會這樣。

  推翻卡扎菲政權謀更大石油利益

  許多外國觀察家認為,雖然美英法各有自己的算盤,但它們也有共同的目的:一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舉事的難得機遇,推翻對西方來說一直是如鯁在喉的卡扎菲政權。

  二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近日在戰場上處於下風的局面,向其提供支持,為在利比亞反對派一旦上台後在這個國家謀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筆。

  與伊戰不相同

  這次美法等國對利比亞的空襲正趕上伊拉克戰爭8周年,有軍事專家指出,這次利比亞空襲與伊拉克戰爭相比有兩大特點。

  一是軍事行動速度快,說打就打,從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設禁飛區的決議到空襲不到一天,而伊戰從籌劃到動武持續近一個月;

  二是法國做了領頭羊,而伊戰卻是美國牽頭。

  (2011-03-22 04:26  東北新聞網 題:利比亞戰局八大懸疑待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