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貿易逆差不改熱錢湧入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11-04-13 11:59:25  


中國2月份意外出現73億美元貿易逆差,這不僅是中國在時隔11個月後首次出現貿易逆差,更是7年來最大的單月逆差值。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訊/最近全球經濟運行中發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首次現象,其中之一即是今年一季度中國6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中國證券報》今日登載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崔永的評論文章“貿易逆差不改熱錢湧入態勢”,文章認為,當前階段,儘管今年一季度出現貿易逆差,但國際資本持續湧入的態勢並沒有發生改變,甚至貿易項下的國際資本也處於不斷湧入的態勢,這使得人民幣升值趨勢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不會改變。全文如下:

  最近全球經濟運行中發生了一些值得關注的首次現象:一是今年一季度中國6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同時,由於美元的持續疲軟,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不斷創新高。二是歐央行於4月7日宣布危機以來的首次加息,這是歐央行首次先於美聯儲進入加息周期。三是繼去年11月15日G20首爾峰會允許面臨巨額資本流入的國家採取管制措施之後,IMF4月5日發布報告首次允許有關國家實施資本管制。四是美聯儲量化寬鬆政策在國內開始出現明顯分歧,尤其是3月11日猶他州首次提出恢復金本位法案以取代美元地位之後,美聯儲FOMC的12位成員當中的四位已經公開宣稱可能會先於市場預期收緊貨幣政策。綜合幾方面因素,筆者認為,當前階段,儘管今年一季度出現貿易逆差,但國際資本持續湧入的態勢並沒有發生改變,甚至貿易項下的國際資本也處於不斷湧入的態勢,這使得人民幣升值趨勢至少在今年上半年不會改變。

  在決定流動性的因素中,由於國內信貸受到政府部門的嚴格控制,外匯占款就成為決定今年中國股市表現最為關鍵的變量。如果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存在,意味著大量資金還在湧向中國。從歷史上來看,除了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由於大量資金回流歐美致使人民幣存在貶值壓力之外,其他時期,國際資本基本上是持續湧向中國的,人民幣一直存於升值壓力之中。

  ■ FDI資金還在湧入

  一季度貿易逆差主要源於一般貿易逆差的擴大,但加工貿易順差並沒有明顯縮小,考慮到FDI一直主導加工貿易,這意味著FDI資金目前還在持續湧向中國。

  數據表明,一季度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主要是一般貿易逆差大幅擴大造成的。一季度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逆差達到459.8億美元,創歷史最大季度貿易逆差;而同期加工貿易項下貿易順差771.1億美元,擴大了22.8%。

  長期以來,我們把國際收支雙順差持續存在歸結於資源價格、勞動力價格、土地價格以及匯率等資源配置扭曲,致使FDI等大量資金持續湧入中國從事加工貿易,從而帶來貿易順差的同時也使得資本項下持續順差,使得人民幣升值壓力持續存在。不過,隨著資源價格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勞動力價格和土地價格的不斷上漲以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加工貿易順差依然有增無減。因此,我們不能否認大量的貿易逆差是由於國際產業分工體系大背景下的產業間貿易造成的,而產業間貿易資源價格、勞動力成本,甚至匯率等價格體系的調整對於貿易失衡的調節往往很難起到很大的作用,這意味著投資者近期不用過於擔心人民幣升值、資源和土地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對貿易順差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 賬面順差減少不代表實際順差一定減少

  一季度貿易逆差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府在打擊熱錢使得隱藏在貿易項下的部分熱錢被擠掉,從而表現為一般貿易項下貿易逆差的急劇擴大。自去年11月15日G20首爾峰會允許面臨巨額資本流入的國家採取管制措施之後,IMF也於4月5日發布報告首次允許有關國家實施資本管制,這使得資本管制已經成為合法的手段被普遍採用。中國政府在去年2月至10月底就開展了大範圍的打擊熱錢專項活動。3月30日,國家外管局發布通知,進一步加強了轉口貿易外匯管理,將轉口貿易收入納入待核查賬戶管理,而且還適當下調企業貨物貿易項下預收貨款和90天以上延期付款項下可收(付)匯額度的基礎比例。政府打擊熱錢力度的加強使得原先通過“高報出口、低報進口”等方式通過貿易渠道流入的熱錢大幅減少,從而表現為貿易順差賬面的減少,而實際發生的貿易順差可能並沒有因此減少。

  按照國外專家的測算,1990年至2001年期間,亞太發展中國家出口低報占出口價值的比重平均為24.1%,發達國家為10.3%。即便按照發達國家的數據來估算,加入貿易項下隱藏的熱錢因素之後,一季度貿易順差為403億美元,這甚至比去年一季度139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還要高。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