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慧來:中國入世十年後的焦慮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4:01  


今年1月27日,在瑞士小城達沃斯舉行的第四十一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世界經濟論壇創辦者、現任主席施瓦布主持“中國企業的未來”專場討論。
  中評社北京5月1日訊/“當初中國著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重要的戰略考量:用開放推動改革。但十年過去,改革嚴重滯後於開放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在很多方面與開放拉開的距離甚至越來越大。”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登載周慧來的文章“中國入世十年後的焦慮”,詳論如下: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十年。在這十年當中,中國的平均關稅從2001年的15.3%降到9.8%,開放了100個服務貿易部門;出口規模和進口規模分別增長4.9倍和4.7倍,貨物貿易進口總量超過1.4萬億美元,占世界總貿易量的10%,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第一大出口國;GDP總量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在這些光鮮數據的另一面,則是中國在內部轉型及與外部世界關係上的雙重焦慮。

改革依然嚴重滯後於開放

  當初中國著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一個重要的戰略考量:用開放推動改革。但十年過去,改革嚴重滯後於開放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觀,在很多方面與開放拉開的距離甚至越來越大。

  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是中國改革的三大目標,其中,市場經濟相對領先,民主政治和法治社會至今遙遙無期。即使是市場經濟離成熟的要求也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要解決這個問題有賴於進一步的改革。

  但中國目前卻面臨改革動力不足的問題,這是關心中國發展和前途的廣大人士比較一致的看法。在對待新一輪改革的問題上,中國大體上存在三個不同的群體:權貴集團、民粹主義者以及部分知識分子與中小企業主組成的中間階層。其中,權貴集團是反對深化改革或者是以改革名義擴張自身利益的主要群體。民粹主義者則以消除官員腐敗和貧富差距為由,主張激進改革甚至是回到改革開放以前的狀態也在所不惜。中間階層主張漸進的溫和改革,但力量非常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