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中國到底給美國補貼多少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08:40:22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訊/這個世界最大的不平衡並不是中美兩國貿易間的失衡,而是中國的價格紅利補貼美國的消費紅利,中國靠壓低要素價格讓美國享受著低廉的商品。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如是說。

  文章分析,從價格總水平因素的影響角度看,中國低勞動力成本、低資源價格以及低出口品價格一直是發達經濟體獲得消費紅利的重要支撐之一。

  作為全球經濟的兩端,一端是勞動力、土地、資本要素價格不斷走低,另一端是資產價格、金融產品價格不斷升高。

  據初步統計,美國在1945年至1980年的35年中,虛擬資產只增長44.69%;而在1980年至2006年的26年中,虛擬資產卻增長了453%。另一方面,美國將傳統的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中的生產製造環節,甚至部分低端服務業大規模向外轉移到新興市場地區。但作為發展中國家,國際金融市場籌措資金要被強加風險溢價,而把外匯儲備投向儘管流動性很高,但收益率非常低(美國國債收益率平均為3.5%左右)的美國國債。根據估算,中國通過提供廉價商品和購買美國國債,每年大概向美國提供200億美元的補貼。

  文章稱,全球經濟格局表明,通過國際資本流動實現資源配置是有效配置資源的高級形式。增值是資本運動的內在動力,在全球化過程中產生的這塊利潤,使發展中國家獲得了在以往全球化過程中所未有的貿易強勢,但這塊新利潤的來源是價格體系扭曲的結果。發展中國家要素價格紅利倒貼了美國的國民福利,價值窪地吸引國際資本長期流入的巨大磁場效應主要體現在高收益、低成本兩方面。

  從資本回報率分析,國際資本偏好於新興的製造業大國或資源出口類國家。據統計,1995年至2005年投資於新興國家的利潤回報率為15.3%。中國的投資收益率更高,長期維持在20%左右。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緣於勞動力價格長期扭曲。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間,我國工業企業利潤平均增長30.5%,勞動力報酬年均僅增長9.9%,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遠遠低於資本回報率增長。

  多年來為了招商引資,許多地方政府以幾乎零租金的價格向外商提供土地,這意味著外國直接投資的大量流入是在土地資源價格存在大量扭曲的情況下發生的,而正是這種扭曲在某些行業和地區造成了外商直接投資的超常流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以低價的中國製造出口全球,並通過貿易順差回流境內的格局。

  文章指出,然而隨著中國要素價格體系的重估以及人口結構的重大改變,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經濟資源配置格局也將隨之改變,並會出現儲蓄率下降,投資減少的新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有通過產業升級,將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轉變,改變以往“國內高價格、出口低價格”的格局,真正通過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培育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和定價權。相信,中國要素價格體系的重估一定會深遠地改變全球分工體系的利益分配格局,從而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