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寶熊貓:動物?禮物?貨物?

http://www.CRNTT.com   2011-06-03 09:48:38  


 
合作研究繼續

  國家林業局新聞發言人曹清堯日前表示,盡管中國不再向境外贈送大熊貓,但仍可以與國外開展合作研究。他稱,目前中國與五個國家九家動物園開展了大熊貓繁育、生理等各方面的合作研究,涉及的大熊貓有30只。

  根據1975年的《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外國動物園只能以租借的方式,以科學研究交換的名義獲得熊貓。

  1994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兩只熊貓第一次以“科研交流大使”的身份出國,旅居日本白浜山野生動物園。

  此後,日本和歌山、韓國首爾以及美國亞特蘭大、華盛頓、孟菲斯等等世界上不少動物園都開始與中國進行長期的合作研究。

  對這些動物園而言,飼養熊貓最大的支出是每年近100萬美元的租用費,如果熊貓在美期間生下小熊貓,平均每年租金增加60萬美元,而且在兩年之後要把小熊貓交還中國。除此之外,每個動物園還要每年另外支付100萬美元,用於美國和中國熊貓研究與保護計劃,合約期一般長達10年,即租用一對熊貓的合約總價值約為2000萬美元。

“熊貓大使”今安在

  曾為中國外交作出重要貢獻的“熊貓大使”,如今僅有五只它們的後代仍然健在,包括日本一只、墨西哥三只、德國一只,它們已加入“外籍”,所有權屬所在國。

  四川臥龍大熊貓繁育基地工程師魏榮平說:“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5年左右,早先出國的大熊貓多數死於腸胃消化系統的病變和生理紊亂性的疾病。”

  現存的大熊貓約有1595只,且在不斷減少。到2006年底,人工圈養的大熊貓為217只,但據科學家統計,其中有78%的雌性大熊貓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貓不育。

背景

“熊貓外交”秘密往事

  2006年外交部解密的第二批檔案顯示,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國與西方關系尚未打開時,“熊貓外交”就已經開始。

  1956年美國就請求交換大熊貓

  1956年至1957年,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稀有鳥類飼養場和美國芝加哥動物園分別先後兩次致信北京動物園,希望“以貨幣或動物交換中國一對大熊貓”。

  據北京園林局1956年的文件,北京動物園當時只有三只雌熊貓,其中兩只已經預定送給前蘇聯。更重要的是,時值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政治壓迫,此時答應美方的要求幾乎不可能。但中國外交部出於增進中美人民友好交流的考慮,數度斟酌後通知對方,“原則上可以交換”,但需要“雙方互派人員到對方動物園訪問並領取交換的動物”。堅持直接交換而不通過第三方,是中方當時的唯一要求。

  盡管美國動物園求之若渴,但美國國務院仍“不同意直接與中國進行動物交換”,大熊貓最終沒能走出去。

尼克鬆夫人的驚喜

  1972年,中美關系解凍,大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美國,這是1949年以後,大熊貓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國家。

  “玲玲和興興被送到美國,那可是熊貓外交史上最轟動的一件大事。”時任外交部美澳司(今美大司)美國處處長、親身參與尼克鬆訪華中方籌備工作的丁原洪回憶往事說:“周恩來總理在招待尼克鬆的一個宴會上,把熊貓牌香煙遞給尼克鬆夫人,問她:‘喜歡嗎?’尼克鬆夫人說:‘不吸煙。’周總理就指著煙盒上的熊貓圖說:‘喜歡這個嗎?你們把兩頭麝香牛送給中國人民,北京動物園也送兩只大熊貓給美國人民。’尼克鬆夫人一聽,驚喜地對尼克鬆叫道:‘天哪!你聽到了嗎?大熊貓!總理要送大熊貓給我們!’”(綜合《解放日報》、《文摘報》等報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