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地方政府性債務:真老虎還是紙老虎?

http://www.CRNTT.com   2011-07-22 08:31:00  


  中評社北京7月22日訊/近期,圍繞各省市自治區的地方性融資平台,各種數據和議論滿天飛。而與此相關的兩則消息,也很引人注目:

  其一,7月11日,年內首批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認購需求不足導致票面利率上行。其中,3年期品種出現部分流標,這是2010年地方債合併發行以來首次出現流標。

  其二,繼審計署出言強調地方政府債務數據可靠後,央行也對日前有部分機構和學者推測地方政府性債務達14萬億元進行了回應稱,稱其測算方法和結論都是錯誤的,並指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可控。

  證券日報發表記者朱寶琛述評文章分析,對於地方融資平台以及相關債務問題,究竟該怎麼看待呢?

  應給地方政府債記一功

  文章指出,從今年第一、第二期發行的地方債的用途來看,更多的是用來建設保障房。而財政部、住建部也曾聯合發布過通知,要求各地切實落實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加快預算執行進度,並明確地方政府要將今年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優先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地方政府債券資金安排用於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具體資金數額,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

  業內人士認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問題如何落實一直困擾各級政府,地方債資金的及時落實不啻為一場及時雨。地方債以政府信用做擔保,信用級別比較高,僅次於國債。財政資金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乘數效應,地方債資金的直接介入將有力地撬動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設。

  有商業銀行曾經表示,地方政府都在軟硬兼施,號召商業銀行大力支持保障房建設,以彌補資金缺口,但是出於對風險和收益的雙重考慮,商業銀行始終不願意伸手援助。現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地方債券這一融資渠道,將為保障房建設資金瓶頸的突破找到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