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為什麼去香港上大學

http://www.CRNTT.com   2011-08-17 14:20:25  


 
進軍中環

  耿春亞在校期間,出入寢室也是一身深色西裝,同學們甚至私下裡譏笑,“他睡覺也脫不下那身‘制服’。”

  躋身香港的商業社會,是耿春亞從一開始就明確的目標,“可能是家教的關係,我媽常說‘知識是力量,錢是膽’。”披了一身職業裝的“皮”,他自言是為了應付隨時都可能出現的交際場合。

  在國內的大學校園裡,看到扎著領帶或踩著高跟鞋咯咯地在你面前走過,那多半是畢業班的學生。在香港,即便暑假出入學生宿舍樓,也不時會撞上一身西裝革履的香港學生。他們或是早早在公司開始實習,或是在外打工,為掙出下學期的學費。

  “香港本地學生家境好的,早在本科、中學階段就被父母送出國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的陳霜葉教授如是說。香港本地學生大多鎖定了“一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在中環的樓宇裡占據一個小格子間,就像攀上了香港社會登龍術的門檻。中環匯集了國際投行、基金公司、咨詢公司,是香港金融業的核心。從維港的對岸望去,摩天樓密集到前窗可以探進後戶。

  在耿春亞看來,“這就是‘中環價值’有霸氣一面,講究利益絞碎一切,99%唯上唯權,人和建制互為生存條件。”

  單單是身在中環的秩序感,和少有辦公室政治的煩擾,這就足夠吸引了喬申這樣的大批學生以“中環”為工作地點的上上選。為了在香港謀得立足之地,理工科學生也寧可轉成商科。而沒有專業限制的Big4(四大財務咨詢公司),成為了像喬申這樣的文科生的主攻方向。

  從畢業後租住在油麻地不足100尺(10個平方)的小套間裡,到尖沙咀搭小輪往中環參加面試,對他好比是一次具有儀式感的進軍。

  相比自己租住的那間屋,窗口只容塞進窗式空調大小的一個窟窿,中環大塊落地玻璃砌成的辦公環境,“簡直就像自然光一樣親和。”在寬大的格子間加班,也比呆在自家轉個身也要刮到墻壁的套間裡強。

  那次中環的面試經歷,他至今津津樂道。“群面”環節,十來位應聘者自由分成兩組,大陸和本地畢業生各占一半。內地生像往常課堂上一樣,自然地結為一組,用普通話悉悉索索地準備開了。沒料想一到辯論關頭,“我們完全控制了話語權,逼得他們用普通話應對,香港學生都結巴了,考官也只有一臉驚駭地默許。”

  內地生帶來的“就業緊迫感”,從2007年港校的第一屆內地本科生畢業以來,就頻繁見諸香港當地媒體報端。據《明報》的統計,八成以上的內地學生在香港的商界工作,商科學生的平均起薪點在2011年達到月薪1.3萬港幣,極個別的高薪更直逼8萬。近三年來,內地生在港就業薪酬比本地生高出近三成,“內地生揾工(找工作)更吃香”幾乎成了香港社會的共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