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蔡英文“對外政策”的核心思想是台獨

http://www.CRNTT.com   2011-08-30 01:08:14  


 
  2、挑釁性。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蔡英文、民進黨等“台獨”勢力,完全置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於不顧,不惜應充當工具或棋子,唱和甚至勾結國際間不希望看到中華民族崛起的右翼“反華”勢力,或承襲“冷戰思維”試圖繼續“圍堵”、“封鎖”中國大陸,或藉口“中國威脅論”蓄意煽動“抑制”、“遏阻”中國發展。蔡英文聲稱台灣要以“亞洲一分子”參與“美日同盟”善盡“忠實盟友”角色、台灣要與世界及亞洲國家共同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要求美國政府出售武器給台灣、要求馬英九立即調整兩岸、“外交”以及“國安”的總體戰略等等,顯然都是為謀求“台獨”分裂而進行的冒險與挑釁,其挑釁的物件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及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3、權謀性。也可以說就是欺騙性。隨著2012年大選臨近,為了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政策,蔡英文都進行了一番修飾包裝,如近期提出的所謂“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跳脫歷史框架”、“國際多邊體系”、“跟著世界一起走向中國”、“尋求兩岸可以和平共處的方法”、“願意跟中國坐下來談可長可久的架構”、“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利益”等等,雖然這些論述面沒有赤裸裸的“台獨”字眼,但因其前提是把兩岸關係定位在“兩國”或“一邊一國”基礎之上,其實這與主張“台獨”分裂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這些經過精心修飾和包裝論述,沒有了直白的“台獨”訴求,也沒有了“反中”、“去中國化”叫囂,而是出現了“和平共處”、“和而求同”、“共同利益”等頗為好聽的概念,加之抽象、空洞、繞口、模糊的辭彙,極容易給台灣選民或國際社會造成“有改變”、“有新意”甚至“有善意”的印象或錯覺。就連呂秀蓮都揶揄說:蔡英文的論述很有學問,“所以我一直不懂什麼是‘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大概太深奧,我還沒瞭解真正含意”。倒是蔡英文的重要智囊、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坦誠表示:“民進黨的‘台獨’基本立場、基本價值觀目前並沒有調整,只不過這些都是原則性的東西,隨著島內外以及兩岸政治經濟形勢變化,民進黨在具體政策上做一些務實、彈性的調整”。坦率地說,只要蔡英文、民進黨的“台獨”分裂主張與立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再怎樣彈性、務實,再怎樣包裝、修飾,終究欺騙不了世人,更不可能找到兩岸和平發展“可長可久的架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