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5億日元對華“賠款”給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11-10-22 11:41:06  


  
民間對日索賠路在何方?
 
  由於花岡模式起了不良示範作用,以及其它綜合因素,目前中國民間對日索賠愈發困難。

  告日本企業還得靠日本人

  由於得不到民政部門的批准,在中國的所有的擄日勞工聯誼會均沒有名分,只好在名稱後面都加上“(籌)”字。

  有人曾呼籲政府提供資金支持,但沒有結果。又由於其組織一直沒有獲得公開注册登記,沒有一家中國企業願意或膽敢提供經濟援助,害怕承擔風險。 

  “勞工們鬥爭十幾年,卻不能堂堂正正地合法維權。”一名長期關注勞工運動的學者如此表達。也正因此,擄日勞工對日索賠運動,只能在日本展開,也不得不完全依仗日本方面的資助與承擔。 
 
  內部派系鬥爭激烈

  十數年來的擄日勞工對日索賠運動中,各方各派,對話語權的爭奪、對政治經濟利益的爭奪,從未停息。日本律師說:“中方受害者不能明確發出統一的聲音,這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十幾年維權鬥爭史,總共4次和解,每次和解都引起爭執。支持者說他們沒違背原則,而且辛辛苦苦做了事。反對者說喪失了底綫,是對勞工和民族的出賣。 
 
  來自國內的支持不夠

  幾年前,在中國駐日大使館的官方網頁上,曾有過“中國放棄的不包括民間賠償”的信息,但“後來網頁就被删掉了”。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沒有對《中日聯合聲明》進行過司法意義上的明確解釋,以說明民間對日賠償請求權從來未被放棄。“這是對日訴訟多年來面臨的一個現實困難。”

  除此之外,“中國勞工對日索賠”對於中國普通民衆也比較陌生,以至於有不少人樂於搞“反日”,卻很少有人會參與此類事宜。

  此外,法律人士管建強也建議,中國勞工可以向中國法院提起訴訟,甚至“請求國家行使外交保護”。總之,只要國內表示出積極的態度,問題的解決可能將更加容易。
 
  “對於犧牲者來說,金錢是無法補償的。施加給那數百萬男女的痛苦是無法挽回的。對許多人來說金錢並不重要,他們謀求的是自己經受的痛苦作為痛苦被承認,施加給自己的非法行為作為非法行為被認識”——前德國總統在設立二戰勞工賠償基金時的講話。(來源:2011-10-22 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