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的大衆倫理和道德習俗

http://www.CRNTT.com   2011-10-23 09:16:26  


 
  洛克兒童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啓蒙,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自我利益,並在理性的自我克制中去理解自我利益。對這一啓蒙來說,人的尊嚴意識是關鍵的,一個人的自我克制因他的尊嚴而堅實(我自己的自由、理性選擇,不是因他人的強制),而自我利益則因尊嚴而擴大為與他人有關的利益(同等尊嚴的其他個體)。 

  這種尊嚴不是超然的“善”,而是扎根在經營自己私有財產的土壤中,一個在經濟上獨立的人才能有獨立、自由的道德選擇,這樣的土壤並不美妙,但卻很實在。一個人能好好經營私產,有克制,不侵占他人的私利,便會被同樣能做到這些的鄰人所尊敬,成為“好鄰居”意義上的道德之人。這家的孩子便是“好鄰居”意義上的好兄弟。

  洛克道德教育是要從小開始的,讓孩子從小就學習能控制自己的“自然傾向”,照洛克的說法,人有“自然不良傾向”(自私)。洛克在“人性”自然傾向上的看法與霍布斯是相似的。人天生就貪圖權力,有霸占欲,免不了有暴力衝突,只要看看小孩如何游戲便可知道。人必須學習一種並非自然的理智能力,用理智在內心形成約束,這樣才能避免一種暴力相向、人人為敵的社會化模式,以及它自然野蠻的社會教育。教育是違背人類自然天性的努力,學會用理性駕馭人的自然本性,這必須由教育來完成。 

  洛克教育觀的更高目標是培養“社會美德”,社會美德是理性的,用以克服人在社會化過程中會碰到的非理性的和惡的影響。兒童接受抽象“公正”(justice)的教育有困難,但不是不能以適合他們的方式加以引導。“公正”在洛克那里取決於尊重私人財產,兒童不擁有私人財產,所以無法理解正義。由於“財產”的概念是與“勞動”相聯系的,所以可以讓孩子通過勞動(如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製作自己的玩具)和鼓勵他們慷慨與玩伴分享,學習正義,在他與別人分享時,“應該對他給予極大的稱贊和信任,以此鼓勵他,……告訴他慷慨不使他喪失任何東西。他每一次的慷慨行為也應該得到回報,並有盈餘;讓他明智地發現,他對別人仁慈的表現,對他自身來說不是一件不上算的事情。” 

  財產是許多富家子弟驕橫、糜爛、墮落的原因,但是財產也可以成為一種正確價值觀教育的手段。如洛克所說,只要在兒童心智混沌初開之時就開始進行這樣價值觀的教育,便能將理智和自我克制精神牢牢“打進他們的心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