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三天一頓打 孩子進北大”之惡

http://www.CRNTT.com   2011-11-16 14:19:09  


“狼爸”和他的四個兒女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訊/繼“虎媽戰歌”之後,“中國狼爸”蕭百佑日前帶著他的新書《所以,北大兄妹》抵滬。他的“每天挨頓罵,孩子進北大”宣言,吸引了眾多家長和教育界人士。“狼爸”堅持“用最傳統、最原始的古老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家裡常備藤條和雞毛撣子,讓孩子們從小背《三字經》、《弟子規》,背不上來就要揍人。“狼爸”不准孩子看電視,不准自由上網,不准隨意開空調;他說,孩子是民,家長是主;打是一種文化。像“虎媽”一樣崇尚彪悍教育方式的“狼爸”說,他“把三個孩子打進了北大”。

  怎樣看中國“狼爸”?送進北大就一定能夠成才、一定是“教育成功”嗎?有輿論指出,中國教育的應試主義、文憑至上已相當嚴重,對學生社會適應力、交際能力、獨立判斷力、動手應用能力等培養不足,已造成許多“高分低能”和徒有文憑卻不適應社會競爭和需要的“生理成人、心理幼兒”。而“狼爸式教育”,比弊端百出的“應試教育”、“填鴨教育”更甚。

魯珊:“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之惡

  2011年11月16日09:06武漢晚報 魯珊 評論作者

  最近有一位父親非常有名,他的口號是“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只要孩子的品行、成績不符合要求,就會遭到嚴厲的體罰。如今,他四個孩子中的三個被北大錄取,他叫蕭百佑,被稱為“中國狼爸”。

  與不久前在美國踐行“棍棒教育”的虎媽蔡美兒比起來,狼爸受到的關注更多,引發的爭議更多,因為他更本地化。前日,在江蘇一檔電視節目裡,與學者就在鏡頭跟前吵起來。

  對狼爸,反對的聲音更多一些,認為直接否定了素質教育,有學者直接贈與“奴性教育”之詞。是的,從生活場景來看,蕭家禁止電視、遊戲、零食,空調,禁止與人交際,一切以父母意志為權威。連出去玩,也是大的帶頭,一個個牽著衣服。這些細節更像軍營特訓,而非家庭。

  如果沒有“北大”兩個字為這漫長的教育過程作為結局,那麼蕭百佑恐怕就不是“富有爭議的父親”,而是沒有討論價值的“偏執狂”。

  “狠”和“北大”,兩個被編排成因果關係的詞,構成了“狼爸”身上的新聞性,也構成了尷尬教育現狀的出血點。

  單獨的看,“狠”不行,暴力不行,因為孩子應快樂成長,但如果是以“北大”為目的,“狠”變成了產前陣痛,不但可以容忍,而且成為必須。

  依我看,比狼爸“狠心”的父母多得很,有數據統計,就是在一年之內,“棍棒教育失手打死孩子”的案例多達11例。狼爸與這些事例不同,他不是打孩子洩私憤,恰恰相反,他目的性極強。而且公正地說,他的某些方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事實上,包括“棍棒父母”在內,父母們普遍都很焦灼,這種焦灼來源於以“北大”為標誌的成功之門,來源於父輩身上的生活壓力,也來源於普遍焦慮難以平靜的社會心態。

  素質教育往往是教育部門的材料用語,在家長眼裡,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只有惟一標準,能不能上好學校。莫怪家長,因為社會上衡量成人是否成功也只有惟一標準,錢、權、地位的高低。

  狼爸之弊,學者“一針見血”:沒有愉悅,沒有自由,沒有主見,沒有創造,狼爸是在製造機器,不是培養人。換了誰,即便能上北大,也不願經歷“蕭式成長”。況且,北大就是成功的標準嗎?

  但是,這些觀點,也僅僅是觀點。多少父母,無非就是殘缺版的狼爸。“狼爸”固然只是一個個例,但多少家庭,從“狼爸”的“狠”開頭,遺憾的止步於“狼爸”的終。“狼爸”的不同只在於他能夠堅持,毫不心軟。

  有人指責,蕭百佑曾出書《所以,北大兄妹》,介紹他的“蕭式教育哲學”,其書會禍害素質教育———我倒以為多慮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