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德班氣候大會看日本環境政策的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11-12-06 10:42:34  


11月12日,日本環境大臣兼核事故善後及預防擔當大臣細野豪志(中)在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內視察。新華社發 季春鵬攝 (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訊/2011年11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全體締約方會議(COP17)在南非德班召開,全球194個國家的代表參與討論防止全球氣候變暖的議題。11月29日,日本政府召開內閣會議討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確定日本針對此次會議的方針。會議明確表示“沒有美中參加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體制意義不大,德班大會如延長京都議定書到期時間,日本將堅決脫離‘京都體制’”。會議還認為短期內確立包括美中在內的新體制非常困難,需要世界各國達成一致。日本環境大臣細野豪志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京都議定書》參加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只占到全球的27%左右,雖然在COP17會議上會根據情況做出不同的判斷,但日本不加入下一次協議的態度不會改變。

  眾所周知,日本政府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做出承諾,以1990年為基數,到2020年削減25%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是日本政府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承諾,但在2010年坎昆氣候大會上,當時的日本代表團曾公開否定《京都議定書》,招來多國抨擊。之後一直對《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持拒絕態度。這是因為,首先,在2009年做出承諾時鳩山由紀夫內閣沒有在日本國內廣泛徵詢意見,此承諾遭到日本產業界的反對。日本社會平時比較注意節能環保,所以在1990年的基礎上再削減25%的排放量,日本社會各界都認為會對日本的經濟發展有負面影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鳩山下台後,日本政府就改弦更張,從各個方面否定《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其次,日本想把中國拉進《京都議定書》的機制中來,讓中國負擔有法律約束力的責任,即在現有的排放量基礎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以日本宣稱沒有美中的參加,《京都議定書》是沒有意義的,而美國則在德班會議前宣稱,如果中國承擔有法律約束力的責任,美國就參加《京都議定書》,兩國以此逼中國就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