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需要有應對歐元區解體的預案

http://www.CRNTT.com   2011-12-30 08:24:35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12月9日,歐盟峰會通過“財政聯盟”的初步協議,上周,歐洲央行又實施了總額為5000億歐元的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同時,歐央行對直接購買債券的強硬態度也有所軟化,這一切似乎大大增強了歐債危機即將得到解決的信心。特別是在國內,分析更傾向於認為局面將會得到有力扭轉,然而,這很可能是過度樂觀了。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黃小鵬文章認為,所謂的“財政聯盟”無助於解決歐元區內在的衝突,從中長期看,歐元仍然存在一定的解體風險,中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有必要有一個應對這一局面的預案。

  “財政聯盟”作用被誇大

  文章稱,許多人認為“單一貨幣+獨立財政”架構是此次歐債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當嚴格約束成員國赤字比率和債務比率,並控制其預算審批權的初步協議通過後,人們自然認為事情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然而,這很可能是一個危險的誤解。歐債危機本質並非債務危機,而是單一貨幣實踐的危機。迄今為止,人們並未找到主權不統一情況下實行單一貨幣所造成的競爭力差異調節辦法,今天歐元區邊緣國家暴露出的嚴重財政危機,正是競爭力差異無法得到有效調節的症狀。競爭力和財政困難,前者為因後者為果。但是,德法等國開出的藥方和1998年東南亞危機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印尼等國開出的藥方如出一轍,都是以緊縮為主,但它對希臘、意大利造成的傷害更甚於當年的東南亞諸國。

  當年,IMF強行要求受援國提高利率、緊縮財政,令東南亞諸國付出太大代價。IMF也遭到了受援國和一些持凱恩斯主義者的猛烈批評。2008年危機爆發後IMF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不再以緊縮作為提供援助的前提,其總裁和首席經濟學家甚至公開支持全球採取刺激性財政政策。不幸的是,德法此次正在重複IMF當年的思路。

  將此次“財政聯盟”視為歐債危機的終極解決方案,明顯是錯誤的。強迫受援國緊縮財政,可能會讓其失去最後一個政策工具,令其有陷入緊縮循環的危險。事實也證明,通過限制非危機時間的赤字,並不能讓其產生對危機的足夠抵抗力,在2008年危機爆發之前,多個國家的財政指標就完全符合歐洲穩定公約的標準。

  一般來說,區域不平衡有3個解決辦法:一是通過資源特別是勞動力的充分流動來平衡;二是通過改變貨幣的相對價格,即競爭力弱的國家實行匯率貶值,以此改善貿易赤字;三是實行無償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在單一貨幣下,歐元區成員國不滿足前兩個條件,而此次制定的所謂“財政聯盟”根本就不是一個轉移支付體系。

  在美國或中國這樣的單一貨幣經濟體中,一旦某個地區的經濟狀況與總體貨幣政策產生衝突時,財政平衡系統將會自動發揮作用。這個系統包括兩方面,一是稅收,困難地區將減少對聯邦(或中央)的稅收貢獻;二是補助會通過失業保險、財政轉移等方式到達這些地區。這一切都是自動而且無償的。拒絕無償援助,並強迫受援國勒緊褲帶來恢復市場的信心,頂多只能收到暫時且輕微效果,一旦這些國家的債務可持續性問題繼續受到市場的強烈質疑,而成員國也不願再承受緊縮的痛苦,局面就可能發生逆轉。

  總之,歐洲如果不引進真正的美國式的財政統一,而沿著此次峰會所謂“財政聯盟”思路往下走,歐元區遲早會出現某種形式的解體,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受困國從貨幣枷鎖中解脫出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