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倪永傑:兩岸巨變 馬連任可創新局

http://www.CRNTT.com   2012-01-08 00:07:59  


 
  挑戰三:台灣“主體意識”的攀升。台灣認同、“台灣優先”、“2300萬人決定台灣前途與命運”等等說法,成為台灣主體意識的核心內涵。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的“統、獨”觀呈現出“統降獨升”、“維持現狀”大幅增多的現象,台灣民眾的身份認同也出現“台灣人認同”增多、“中國人認同減少”的現象。台灣民眾面對大陸崛起產生複雜心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對大陸有種“不能沒有你,有你我害怕”矛盾心理,既想抓住大陸崛起機會發展自己,又怕台灣全面依賴大陸、台灣人的“尊嚴”、面子不保,擔心飯碗、工作丟失、“台灣主權”流失、淪喪,產生焦慮感。這種矛盾糾結短期內還難以紓解。

  這些民意現象,與歷史上台灣當局的反共宣傳有關,與李、扁時期“去中國化”,仇視、醜化大陸有關,與台灣特殊的政治、媒體環境有關,也與兩岸關係發展質量不高、發展成果分享不均、尚未惠及全部民眾等因素有關。改變這種不利兩岸關係發展的民意傾向,需要時間,更需要智慧與耐心。

  挑戰四:複雜的國際背景。國際社會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均持歡迎肯定的立場,均希望分享到兩岸和平紅利。但隨著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美、日疑慮增多,擔心兩岸關係發展得太快、太密,超出他們的心理預期、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擔心兩岸聯手,削弱他們在亞太及台海地區的影響力。於是我們看到,配合重返亞洲政策,美國出現了不利於兩岸關係發展的雜音,關切、反制、划紅線的動作不斷,包括退役將領到大陸打高爾夫球都會引起美方的強烈關切,防止台灣從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社會各個層面靠近大陸,以確保美國自身的戰略利益。

  上述這些因素,確實為兩岸關係後續發展設置了難題與障礙,使2008年以來的兩岸關係留下許多遺憾,無法盡如人意,失去了許多歷史機會,還有許多未盡如人意的事,如台灣民眾的認同問題出現令人憂慮的傾向,兩岸政治對話、談判議題無所進展,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仍然薄弱,經不起外界的風吹草動。如何破解兩岸政治難題,將是下階段兩岸雙方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考驗兩岸中國人的智慧與耐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