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美國國防“瘦身”到台灣大選

http://www.CRNTT.com   2012-01-13 09:06:08  


 
國防瘦身後的“台灣疙瘩”

  美國實施國防“瘦身”戰略再“劍指中國”是不符合邏輯的。美國與中國建交以來,雙邊關係一直是正大於負、親重於仇、和強於戰,種種中美衝突因素(意識形態、政治體制、人權、貿易等)都漸行漸遠,唯一未退的是“台灣疙瘩”。

  美國戰略專家一致認為,如果台灣海峽平靜,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會大於零。美國朝野都希望馬英九在大選中勝出,不願意看到蔡英文像12年前那樣獲得“漁翁”之利,使得海峽兩岸關係重新緊張起來。

  本文脫稿於台灣“總統”大選前夕,似乎覺得龍年即將來到之前有良好兆頭。一種可能是“和平紅利”使得“台灣本土意識”陣營“含笑投票”兩岸繼續和平親善,或者“含淚不投票”形勢倒退,馬英九連任以後,“胡馬”或“習馬”舉行峰會,雙雙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兩岸四地空前團結融洽。

  另一種可能是蔡英文在險勝後遵守諾言,組建“大聯合政府”,宋楚瑜擔任“閣揆”,兩岸關係不致倒退。蔡英文和馬英九都親美,兩人身邊的精英與智囊以及美國開明政界都有共同語言,都會有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繁榮的願望。

  再回過頭來看中國對美國國防“瘦身”和台灣“總統”大選的心態,引著名理論家鄭必堅的話來形容就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和平與發展,安居兼樂業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沒有國界之分。“化干戈為玉帛”成理,大家向往,卻沒聽說過“化玉帛為干戈”的。此時此刻,怎能不令人樂觀呢?!
  
  作者是從印度退休的華人學者,現居芝加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