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英國貴族無特權有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12-01-27 10:17:24  


英國上議院華裔議員韋鳴恩勛爵(Lord Nat Wei)在其位於上議院的辦公室接受《華聞周刊》獨家專訪。
  中評社北京1月27日訊/隨著英國上議院的華裔議員韋鳴恩勛爵通過媒體進入中國讀者的視野,中國人對於英國的貴族體系也逐漸開始有了獵奇性的了解。尤其是最近有中文媒體大篇幅報道說,韋鳴恩雖然貴為勛爵,但卻是“最窘迫的終身貴族”,首相顧問、終身貴族、上議員,這三個身份帶給他金錢收益僅僅是每次出席上議院會議領取的86.5英鎊交通補貼。

  這個事實在重視頭銜、稱號的中國人看來有些難以理解,尤其當這些頭銜和稱號是政府授予的時候。照理說,貴族的生活應該符合一般人對於所謂“上層社會”的想象,出門有寶馬香車接送,回家有眾多奴僕簇擁,家有良田千畝、金銀無算。總之,無論如何也不該淪落到還要外出打工賺錢補貼家用的地步。

  種種對於英國貴族爵位的誤解,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種“治人者食於人”的思想。但實際上,如今不列顛的“治人者”早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貴族階層,而是普通的人民大眾。英國早在1802就進行了首次普選,“人民”自此成為了國家的實際統治者。不過,英國的貴族封號和爵位,並沒有因為普選的到來而遭取締。相反,我們若看一眼英國歷屆首相的花名册,會發現上面的名字後面大多跟有爵位尊號,其中比較著名者,早期如托利黨人利物浦勛爵,連續五屆政府的首相職位,都有他的分。又如晚近一點的薩裡斯伯爵,他依靠選舉贏得了19世紀末期的五屆政府首相一職。自他之後百餘年間,若論當選次數,只有工黨首相哈羅德威爾遜或可與之比肩。

  但進入二十世紀,英國選民投票選出的首相當中,卻很少再有人頂著貴族爵位的高帽子上位,即使有爵位者,不少都是在當選為首相之後的榮譽性質封號。當然,在和民眾一樣信奉個人主義的英國首相當中,也有人對於國王頒發的爵位封號絲毫不買賬。縱橫20世紀50年代英國政壇的保守黨首相麥克米蘭在退休後,女王伊利莎白二世想為他授勛封爵,誰料賦閑在家的麥克米蘭婉言回絕,稱自己只是“蘇格蘭高地一個小佃農的曾孫”,因此不宜受封爵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