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二次突圍從改革權力固化入手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08:29:19  


 
  文章指出,當前,中國的改革走到了半途,一些增量改革的獲益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希望維持甚至擴大行政權力廣泛幹預市場和經濟體制的 “雙軌”狀態,以便繼續尋租。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成熟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的一個標誌就是要素價格長期管制。要素價格從廣義上講包括:資本(匯率利率)土地勞動力能源礦產資源(稅),此外還有公用設施環保和安全的成本。要素價格扭曲導致投資衝動資源錯配結構失衡增長質量欠佳,居民收入差距擴大,“國進民退”現象產生,形成特殊利益集團,腐敗和尋租愈演愈烈。

  利率管制是政府對微觀經濟直接幹預,人為壓低實際利率,使得整個市場金融資源配置形成了低效率短板效應。在利率管制的條件下,國有金融機構控制了大部分的社會金融資源,大量的資金被配置到效益較低甚至無回報的項目中去,不僅惡化了中國的經濟金融“生態”,其“擠出效應”也成為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梗阻”。據統計,目前中國占企業數量0.5%的大型國企,擁有50%以上的貸款份額,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大約占比10%,這些貸款中的20%是低效的。

  而權力體系在中國最頑固,也是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房地產市場的種種亂象。當前某些地方政府尋租最明顯的領域當屬房地產。由於土地產權是通過土地市場中的層層委托分級代理來實現的,從委托人到最終代理人之間的代理鏈很長。過長的代理鏈以及每級代理內部責權不清,為政府以行政手段介入國有土地資產運營進行尋租提供了空間。在行政權力的支配下,土地供給價格不斷攀升,居民住宅的價格也水漲船高,形成土地收益的逆向分配效應:低收入階層被阻擋在住房市場之外,中等收入階層置房成本加重,而財富大量向房地產商和有能力炒房的高收入階層轉移。結果是政府獲取大量土地出讓金,房地產開發商賺取超額利潤,而真正的土地所有權人成為了福利損失者,其產權利益被剝奪,使得土地收益分配主體嚴重錯位,資源被錯配。

  文章最後強調,中國經濟要想取得新突破,就必須進行改革突圍。儘管改革是一種利益的調整,會觸及重重積弊,但只有改革中國才會發展。好的制度依靠的不是政府的經濟反哺,而是重新樹立契約精神,打破壟斷,通過制度保障經濟自由產權自由和流動自由等,讓更多的要素流動起來,應該擴大對內開放,讓市場真正發揮其在配置社會資源,促進公平競爭,提高經濟效率的作用。我們期待著中國經濟的二次轉型,更期待中國經濟走向成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