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吃幾年才致癌”的可怕監管

http://www.CRNTT.com   2012-03-09 11:49:04  


 
“吃幾年才致癌”或成無良商人的最好借口 

  2012年03月09日08:43中國江西網 知風 評論作者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會長高鴻賓3月7日(在列席全國政協農業界別會議之後)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自己並不贊成媒體對“致癌牛奶”等的過度炒作。(3月8日《中國青年報》)

  看來高鴻賓副部長對問題奶的曝光是耿耿於懷的。他不但用了媒體“炒作”一詞,而且認為是“過度炒作”。顯然是把民眾通過媒體引起的對問題食品的擔憂和焦慮,當作媒體為了聚合人氣,吸引大眾注意力,最終目的是名氣和金錢的商業炒作。因為,“炒作”就是一種不斷翻新的商業技巧。

  那麼,媒體“炒作”問題奶的商機在哪裡?是受雇於哪個奶業,還是迎合了廣大的消費群體?前者需要拿出事實依據,而後者正是媒體的使命所在。在公眾相對缺乏相關知情權的現實下,媒體對有關社會問題的披露和曝光,也就成了滿足公眾知情權的有限資源。高鴻賓副部長對此的抱怨和反感,至少是對媒體職能的誤解。

  如果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高鴻賓副部長的不滿情緒,確實應該看到社會輿論對信息的放大。民眾對某些社會問題的圍觀甚至起哄,確實會產生言過其實的評價。但這絕對不是故意炒作,而是在缺乏真相情況下的猜想或推斷。有道是“謠言止於真相”。作為“有關部門”,當相關的下屬單位發生“醜聞”時,應當在第一時間公布事件的來龍去脈,而不是推三推四的回避或扯皮。人們不難發現,對這些問題食品負有監督檢測職責的部門,面對發生的問題,總是先推卸自己的責任,找一個對其無可奈何的“替罪羊”,最終也沒有一個足以讓人們放心釋懷的具體措施。面對這種情況,媒體提供的有限但有據的信息,必然在社會輿論中傳播發酵,造成一種“過度炒作”的不堪局面。

  然而,即使對問題奶存在“過度炒作”,也不應該是農業部官員出面抱怨,因為你是問題奶的“有關部門”。更不應該的是,農業部官員簡直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個無良奶農,面對確實存在的問題奶,竟然會發出“你說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的無恥狡辯。

  這可不同於貴州省的領導為“茅台”鳴冤。人家說的是響當當的國酒“茅台”,辯白的是高價“茅台”和高昂的三公消費之間的關係。但農業部官員抱怨的是什麼呢?是臭名昭著的問題奶。即使是同樣站在局部利益上主張觀點,也起碼是一件拿得出手的東西。

  因此,抱怨媒體炒作問題奶的不該是農業部官員。針對引起消費者憂慮甚至恐慌的問題奶,作為農業部官員,首先要承擔管理和監督上的責任。既然農業部已經在3月6日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那麼,農業部官員為何不作進一步的民情安撫?反而還要用“你說吃了致癌,它得吃幾噸、吃幾年才致癌啊”強詞奪理?

  撇開作為政府官員對輿情的應對能力,就人之常情而言,對家醜還是要有所羞愧的。農業部官員不是農副產品的推銷員,農業部也不是農牧民供養的“有關部門”,怎麼可以在所轄企業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像一個無良的商人,說出一種含毒食品“吃幾年才致癌”的蠻橫言辭?難道要等這些有毒有害食品都到了“三步倒”“五步倒”的時候,才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事實也是如此,在農業部官員強調的問題奶“只有一個批次發現了問題”,瘦肉精“就那麼個別人、個別場,出現那麼點個別問題”的理由中,不難看出其對問題食品的忽視。這讓人怎麼去指望他們去重視和解決?而“吃幾年才致癌”將可成為所有無良商人的最好借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