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民營資本享有更大市場行為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2-03-11 08:32:34  


中國經濟在未來10或20年的發展前景,已非投資、消費、出口如何排列組合的問題,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關鍵領域改革的進展程度。
  中評社北京3月11日訊/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日前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堅持國有企業的改革,打破壟斷,進一步在金融、能源等領域貫徹新的36條,也就是讓非公經濟、民營經濟進入這些領域,將在上半年制定這些細則。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稱,在中國經濟增長波段可能面臨微妙切換的當下,包括相關部委在內的中國經濟操盤手們,正在急切思考如何破解制約中國經濟中長期增長的約束瓶頸。如果說,從推行改革開放到“十一五”規劃這三十二年間,決策層基於做大財富蛋糕主旨而偏好於經濟增長可以視為“卡爾多—希克斯改進”,亦即整體收益大於成本的一種次優選擇的話,那麼,在中國經濟規模已經邁上6萬億美元台階且有較強的財力支撐的今天,若依然忽視經濟領域有日漸膨脹趨勢的系統性風險且不能找到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的內生性動力,則中國經濟短期內可能面臨的難題是硬著陸,在中長期則將面對既有可能在失去原有比較優勢又錯過了培育競爭優勢時間窗口的危險。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經濟在未來10或20年的發展前景,已非投資、消費、出口如何排列組合的問題,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關鍵領域改革的進展程度。

  算起來,從提出經濟轉型口號至今已有16年之久,之所以迄今尚未取得令廣大市場主體認可的實質性突破,既有可接受的客觀原因,例如,為了因應國際金融危機而祭出濃厚凱恩斯主義色彩的經濟刺激政策,事實上就是以暫停經濟轉型為代價的。但更多時候,是政府相關機構在扮演了中國經濟增長重要推手的同時,也自覺不自覺地成了經濟轉型的阻力。筆者曾經梳理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每年提出的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要點,並嘗試著在年終時作些總結,發現真正能夠完成的很少超過50%。不少關鍵領域的改革要點,往往是年複一年地口號式提出,但問題還是年複一年地累積。當然,這也不能簡單地歸咎於發改委本身,而是在既有發展思維的剛性與政績考核機制的約束下,在影響力越來越大的各種既得利益的幹擾下,不少治本的改革措施左右受掣肘。而在當下被稱作既得利益的格局中,就包括握有巨大優勢資源乃至政策資源的央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