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顧駿:李娜打球不為國家很正常

http://www.CRNTT.com   2012-03-14 14:36:58  


 
從李娜的“驚人言論”看時代進步

  2012年03月14日00:48 來源:紅網 作者:任超文 

  12日,網球選手李娜在巴黎銀行公開賽第三輪中擊敗了鄭潔,進入16強。從前有著“刺頭”之稱的李娜在採訪中又有“驚人言論”,賽後採訪中表示,“我只是一名網球運動員,我來到這裡比賽並不是為了我的國家”。李娜稱自己並不喜歡撒謊,“我知道我說了真話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恨我討厭我,但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3月13日《鄭州晚報》)

  熟悉李娜風格的人既不會被此番言論震驚,也不會因此討厭她,因為早在2011年法網奪冠後,她在奪冠感言上就沒有“感謝祖國”。李娜的言論引起震驚關鍵在於和以往慣例衝突,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情節是運動員面對記者總是用“感謝國家和組織多年的辛苦培養”開頭,相反某運動員就因在溫哥華冬奧會奪金後沒有感謝國家而被官員痛批。李娜的真話引起震驚就在於她敢於挑釁這種規則。

  各大門戶網站的評論對李娜是一邊倒的支持,筆者更從這些支持聲中看到了時代的進步,以網民為代表的整個社會已經不再迷戀空洞的口號,正從曾經集體至上、主義壓倒一切的時代逐漸重新找回個體,因為發展的最終目的不是任何名義上的集體,而是真切感受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個體人,實際上這種尋找也暗合了三十年來改革開放所堅持的發展必須以人為本的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正逐漸走出對集體的盲目崇拜,認識到無處不在的集體權力才是個體發展的最大威脅。如果集體化帶有明顯權力運作的痕跡,那麼小崗村的十八個血手印則代表著從善如流的力量,正是他們拉開了探索實現個體價值的大幕。三十年來,個體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占有的財富不斷增加,更為值得稱讚的是個體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在這過程中,個人完成了由構成集體的單位人到實現自身權利個體人的華麗轉身。不僅李娜可以大方地表示為自己比賽不為國家,釘子戶從貶義詞到中性詞再到褒義詞,各地不斷湧現的民告官、上訪專業戶都昭示著個體權力和價值的重新發掘。

  一個對國家壟斷體育榮耀的質疑來自對以舉國之力搞競技體育的詰問,為什麼我們已經成為各種盛會上的獎牌大戶但是民眾的身體素質卻不敢恭維呢?顯然這與發展體育的態度和目的有關,當體育強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金牌,那麼關於體育的投入和公眾體質就沒有太大關係。金牌體育再強大也只是某些官員的政績工程,公眾只能是看客。從該角度看,李娜剝奪了某些官員炫耀政績的權力,影響了他們晉升的機會,這才是他們惱怒的原因所在。

  允許李娜們追求自己的冠軍,這樣的國家才能“奪冠”,這也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共識。放到更宏大的背景裡,每個人都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才能實現集體和國家益利的最大化,動輒在國家和個人間強拉關係無異於開歷史的倒車。有人說,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與其問國家做了什麼不如說國家沒做什麼。因此,讓國家的歸國家,個人的歸個人,理清各自權責,不再有“奪冠之後應不應該首先感謝國家”的疑問,才是時代的進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