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如何化解美國亞太攻勢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10:21:54  


 
  “負制衡”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避免與美國發生正面軍事抗衡和衝突的同時,通過外交軍事手段鉗制、削弱和消耗美國的軍事實力。由於國際政治中強調的是“相對實力”(relative power),而非“絕對實力”(absolute power),中國應更關心自身實力與對手的對比。美國實力的減弱其實就意味著中國實力的加強。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法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共同通過聯合國牽制美國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實際上就是一種以多邊機制為手段的“負制衡”。冷戰中,美國以經濟手段拉攏南斯拉夫,造成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破裂,也是一種“負制衡”戰略的成功案例。

  亞洲國家之所以在安全問題上傾向於美國,主要是對美國所提供的安全公共產品的依賴,以及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僅僅靠解釋和宣傳“和平崛起”,中國還不能夠消除亞洲鄰國的疑慮。貿易和投資的確可以拉近中國與亞洲鄰國的經貿關係。但在國際政治中,僅僅靠錢是買不到真正戰略夥伴的。中國應當考慮如何為亞洲鄰國提供安全上的“公共產品”,以減弱亞洲國家對美國的依賴,正面接受中國崛起給地區帶來的安全紅利。

  中國應積極通過推動地區“安全共同體”(security community),作為一種“負制衡”戰略,削弱美國在亞洲對中國的戰略攻勢。“安全共同體”是由歐洲學者提出的一種安全機制概念,主要是強調共同體國家間不以武力方式解決彼此分歧。不同於傳統上以應對“外部威脅”為基石的軍事聯盟,“安全共同體”強調共同體國家間的“內部安全”。

  東盟(亞細安)國家已經在2006年提出建立“東盟安全共同體”的倡議,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中國應當積極回應“東盟安全共同體”的想法,設法以“十加一”(東盟加中國)和“十加三”(東盟加中國、韓國和日本)等多邊機制為基礎,推動建立地區安全共同體。

  “地區安全共同體”的建立不但可以減少亞洲其他國家對美國的軍事依賴,還可以分化和削弱美國已建立的針對中國的軍事聯盟。如何積極推動“地區安全共同體”,通過“負制衡”戰略應對美國的“正制衡”攻勢,將是中國外交決策層必須考慮的實際問題。一味地強調“韜光養晦”已不能為中國崛起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了,適當的時候,中國應當考慮要“有所作為”。

  作者是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