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香港:李嘉誠商業王國的財富地理

http://www.CRNTT.com   2012-06-10 09:17:16  


 
  地產霸權,從天水圍到深水灣

  多年來,香港一直流傳著一組數字,說李嘉誠旗下公司擁有香港1/7的住宅單位。其實,在香港最大的地產經紀公司中原地產創始人施永青看來,這個比例並不誇張:“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活躍在香港地產市場的不過十幾家公司,其中的四家就佔了超過一半市場。”

  在施永青看來,以李嘉誠為代表的新一代華資地產商之所以能夠在上世紀70年代崛起,除了利用自由的資本市場外,不可忽視的背景是他們精准把握了時代脈搏。“英國人佔領香港後,並沒有帶錢過來,而且還希望把這裡打造成低稅率的自由港,所以多年來,港英政府通過限制土地供應、抬高地價來保證財政。”施永青向本刊記者分析道。上世紀70年代後,得益於第一波工業化浪潮,香港培養了龐大的中產階層,這部分人成為住宅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所需要的,正是李嘉誠等地產商開發的中小面積的住宅單位。反而是老牌的外資地產商,仍然固守著寫字樓和商業大廈的領域,錯過了快速擴張的機會。

  在香港觀察李嘉誠的財富崛起,地產仍然是最直觀的線索。拿下和黃集團,完成黃埔花園的開發之後,這種通過收購老牌大企業而獲取地皮的模式屢試不爽,長和系名下在香港的幾大樓盤幾乎都有這一模式的影子。比如,緊鄰黃埔花園北面的海逸豪園,由25座高19~35層的住宅樓組成,其原址就是中華電力公司旗下的一個發電廠,1996年電廠搬遷後,由長江實業與中電集團共同開發。1985年,李嘉誠又通過和黃,收購了負責港島供電的港燈公司,後來,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遷址換地後,李嘉誠在原先鴨梨洲油庫和發電廠原址上開發了海逸半島項目,樓面面積高達787萬平方英尺,甚至超過了黃埔花園,總投資65億港元;在茶果嶺開發了高級住宅項目麗港城,樓面面積620萬平方英尺,投資45億港元。

  前幾年,曾經擔任新鴻基地產創始人郭得勝8年私人助理的潘慧嫻,出版了一本名為《地產霸權》的書。在這本書里,她描述了地產商無限壯大的路徑——因為看中大型公共服務型企業擁有豐厚的土地資源,地產商利用資本市場上的收購,也間接控制了香港的民生服務業。這套手法並非為李嘉誠獨創,比如,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家族擁有香港最大的公交車公司——九龍巴士,恒基兆業地產的李兆基家族控股了中華煤氣公司,新世界地產的鄭裕彤家族則買下了香港另外兩家巴士運營公司——新巴和城巴,包玉剛家族擁有的九龍倉則買下了天星小輪和港島的電車專營權。這些公共事業公司不僅為地產商提供了大量可供盤活的土地,還提供了源源不斷且穩定的資金支持。祗需要向港府提出申請並交納一筆低廉的補償費,就可以把這些地皮更改成供開發用的建設用地。

  拋棄帶有感情色彩的評判,地產大佬的確已經把觸角伸向了香港的各個角落。2010年,一個叫龐一鳴的香港青年,決心要對抗一下這種局面,他租住破舊的老房子,騎自行車出門,買東西盡量去街角的士多店,吃飯不去連鎖餐飲店,可是,最後他發現,總不能不用電燈和電話,甚至連常喝的屈臣氏礦泉水也是李嘉誠家族財產。
現在,與解放前的老四大家族相呼應,香港人一般認為有新四大家族,即長和系的李嘉誠家族、新鴻基的郭氏家族、恒基兆業的李兆基家族以及新世界的鄭裕彤家族,有人也把九龍倉的包氏和吳氏家族(現任主席為包玉剛的女婿吳光正)和中電集團的嘉道理家族算在內,合成香港六大家族。
 
  其實,單純從地產領域看,在香港人眼里,李嘉誠並不是當地最顯赫的。曆數一下維多利亞港兩岸那些耳熟能詳的建築就知道:大鵬展翅般的會展中心是新世界的鄭氏家族所建,曾經的香港最高樓、國際金融中心(IFC)二期由恒基兆業集團的李兆基牽頭,現在的香港最高樓、尖沙咀的環球貿易廣場則是新鴻基郭氏家族的標誌,巨無霸購物中心海港城則屬於九龍倉的吳光正家族。但是,李嘉誠家族卻當仁不讓地擁有最龐大的財富版圖,因為,除了這些地標外,無論是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碼頭之一葵湧港中,還是在遍佈街頭的百家超市和屈臣氏連鎖店,以及遊蕩在空氣中的電話波段和寬帶信號,都有李嘉誠的影子。

  6月2日,在香港採訪的最後一天,本刊記者走訪了兩個地方。上午,搭地鐵來到位於新界北部的天水圍。這裡距離香港市區25公里,以前是香港底層百姓的聚居地,上世紀80年代政府在此興建大型公共屋村,也吸引了大批內地來的新移民。現在,雖然房價漲到了每平方英尺3000多元,但天水圍仍然是香港最大的貧民區。李嘉誠家族旗下長江實業開發的嘉湖花園,是這裡最大的住宅項目。

  從地鐵站出來後,可以搭乘環線輕軌,花20分鐘繞天水圍一圈。祗有兩節車廂的小火車,緩慢地碾過被雜草包圍的鐵軌,兩邊就是四五十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森林”,炙熱的驕陽下,蟬鳴刺耳。許鞍華導演的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就改編自發生在這裡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被生活壓抑的香港男人親手殺死了大陸嫁過來的妻子和兩個雙胞胎女兒,報警後自己用刀捅腹,企圖製造假象,可用力過猛也送了命。雖然,她後來又導演了一部《天水圍的日與夜》,想通過展現平凡人的溫暖生活來挽回天水圍的聲譽,可是,這裡的悲情色彩一直沒有退去。第二天,當地媒體報道了一起殺妻案,原來,就在我到訪的當天下午,天水圍一位患有抑鬱症的中年男子在喝下一瓶酒後,殺死了當保潔員的妻子,後企圖自殺未遂,而在隔壁房間戴著耳機打遊戲的女兒卻對此渾然不知。

  當天下午,我來到港島南部的深水灣地區,想一睹神秘的李嘉誠豪宅。這裡是香港乃至全球富豪最集中的居住地,碧藍的海灣近在咫尺,幽靜的山間公路祗有兩車道,幾乎看不到公共巴士和出租車,很多路口竪著“私家道路,非請勿入”的牌子。李嘉誠當年結婚時修建的三層白樓位於深水灣道盡頭的79號,站在房間里就能看到腳下的高爾夫球場和不遠處的海景,這裡是香港高爾夫球會所在地,據說李嘉誠每天早晨6點多起床,先去打一會兒球,然後再去上班。

  幾百米之外,就是郭氏家族的豪宅,門前的警衛警惕地看著來往的車輛,“賭王”何鴻燊,以及他的長房和三太太的豪宅也都分佈在周圍。帶我去的出租車司機是一位住在政府公屋里的中年男人,他一邊抱怨著這些地產富豪如何壟斷了他的生活所需,一邊對鑲嵌在大門上的那些銅制門牌如數家珍。

  (感謝李安女士對本文的傾力相助,參考資料包括《亞洲教父》,史塔威爾著;《李嘉誠全傳》,陳美華、辛磊著;《地產霸權》,潘慧嫻著;《香港地產百年》,馮邦彥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