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下決心推進收入分配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2-06-13 08:10:49  


 
  第一,以中等收入為基礎。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中等收入水平一般是以社會平均收入水平為中軸的,其社會平均收入水平與社會收入水平的中位數相近或相等,因此,等於或稍低於和略高於平均水平的收入,均可視為中等收入水平。這與這些國家的分配格局兩頭小、中間大緊密相關。目前,在中國中等收入如何界定?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分配格局基本是底部大的“金字塔”型或倒T型,低收入群體偏多,而高收入群體和中等收入群體人數偏少,社會成員的收入不呈現正態分布,所以在中國不能以收入的眾數為標準,如果以眾數為標準的話將可能使中等收入的標準偏低。可考慮將平均數與中位數相結合確定,即以高於平均數的收入水平為基礎,同時參考中位數水平,兩相印證並調整後確定。這里,中等收入是區間數量而不是固定的數量,即中等收入是一個大體的區間,而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量。

  第二,中等收入群體是生活較富裕且收入水平、生活水平較穩定的社會群體。現在我們提出的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是有其特定發展階段內涵的,即以2020年全面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為重要依據,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不是小康,而是比較富裕。簡言之,中等收入群體的收入不僅能保證一個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還應有結餘用來實現個人及家庭成員的發展、享受需要,也即其家庭恩格爾系數應低於37%(據有關資料2010年中國恩格爾系數為39.7%,中等收入者的家庭恩格爾系數應低於平均數),進入富裕層次。在這里,應參考中國提高扶貧標準逐步向國際標準看齊的做法,不宜把中等收入群體的生活水平定得太低,寧要人數少一些的貨真價實的中等收入群體,也不要摻了水分、老百姓不認可的中等收入者群體。

  第三,中等收入群體是職業處於社會中等附近的社會群體。世界各國中產階級的職業都是處於本國社會的中上等或中等附近地位,中國中等收入者群體的職業分布也具有相似性,這也是此群體職業穩定的重要原因。一般而言,大中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工及以上技能工人,黨政機關公務員、各類事業單位包括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單位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等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自由職業人員如律師、演員、作家等,私營企業主和經營比較穩定的個體戶,農村中的規模經營戶等等,都屬於中國中等收入者群體的職業範疇。

  第四,中等收入群體應初步擁有大體相近的價值觀及行為規範。這是西方發達國家中產階級的非常重要的構成要素,也是引導社會主流觀念、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中國的中等收入者群體,當其發育成熟為階層時,也應該形成本階層共同認可的相近或相同的價值觀,能夠自覺遵守本階層約定俗成的文明行為規範。這些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基本特征是:遵紀守法,文明禮貌,愛崗敬業,較強的社會責任心,等等。這是中等收入者群體特別是其發育成為中等收入階層的內在本質的體現。

  我們不宜只按照收入水平來衡量中等收入群體,忽視了其內在要求,那將不利於構建真正的中等收入群體並使之逐步成長為維護社會穩定的中等收入階層。

如何看待行業工資差距

  文章介紹,(一)從兩方面看行業工資差距

  一是行業工資水平可以存在也必然存在差距。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行業技術、資本、人力資源素質等構成不一樣,勞動生產率不一樣,在產業鏈的位置不一樣,因此,其工資水平當然會有差距,但應該維持在合理範圍以內。

  二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行業收入不合理差距日益擴大,雖然2003年以來行業工資差距有所起伏波動,但考慮到可能存在數據失真因素,所以認定中國行業不合理工資差距擴大是主要傾向。中國行業劃分標準將行業劃分為門類(20)、大類(95)、中類(396)、小類(913),實際統計年鑒上門類為19個。從可比性看,按大類95個行業進行比較更客觀科學,但統計年鑒上沒有長期年份的相關數據,目前只有門類劃分的較長年份數據。1984年以來, 在19個大行業中, 多次被列入最低工資前四名的行業有: 農林牧漁業, 批發和零售業, 建築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000年之後, 農林牧漁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和建築業這幾個勞動密集型傳統行業一直穩居職工工資最低行業的位置, 至今仍無改變的跡象。

  高收入行業經歷了一系列變遷: 改革開放之初,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建築業、地質勘察業、水利管理業和采掘業都曾為高收入行業;進入1995年, 除原有的壟斷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電通信業外, 一些國有化水平高的行業如金融保險業及房地產業開始加入高收入行業。自2000年起, 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也脫穎而出, 陸續進入高收入行列。根據中國對行業劃分所進行的調整, 在2003年-2010年的八年間, 高收入行業前四名基本由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察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包攬。

  按門類劃分的(15個-19個)行業中,最高收入行業與最低收入行業的收入差距,由1978年的2.17∶1,擴大到1994年的2.38∶1,到2003年再擴大到4.63∶1,2008年進一步擴大到4.92∶1(2010年有所回落,為4.2∶1)。如按大類95個行業對比,最高與最低行業收入之比1994年為2.65∶1,,2003年為6.8∶1,到2008年擴大到15.93∶1(2009年回落到13.2∶1)。如果加上工資外收入以及福利,差距將更大。

  應該說,按大類劃分行業進行比較更客觀一些。而國際上一般類似於中國門類劃分的行業收入差距只有2倍-3倍,按大類劃分的也就4倍-5倍。中國行業工資差距顯然遠遠超出了合理的比例範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