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比房價反彈更重要的是政策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12-08-21 08:45:59  


雖然房價同比下降的城市仍在增加,但從環比看樓市回暖跡象明顯。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訊/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雖然房價同比下降的城市仍在增加,但從環比看,7月份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達到50個,占比超過70%,樓市回暖跡象明顯。

  京華時報發表特約評論員徐立凡文章表示,房價再度上揚,不是宏觀調控政策變化的結果,而是貨幣現象的反映以及一些地方試水微調所致。儘管今年貨幣投放量增幅低於以往,但由於實體經濟需求下降,加之股市低迷,資金再度流入樓市。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因土地收入下滑嚴重,通過各種方法打擦邊球試水放鬆樓市調控。兩種力量合併,造成樓市預期出現了微妙變化。

  房價反彈,對調控政策不可能不形成壓力。在樓市督察工作暫告一段落的情況下,面對這種局面,調控是否將隨之趨於嚴厲?儲備政策是否即將出台?調控節奏如何把握?分析這些問題,還要看樓市近期的走勢如何。

  文章認為,實際上,在房價反彈的同時,對房價的重要制約因素並沒有消散。其一,中央政府反覆強調,下半年“穩增長”的主要目標,不意味著樓市調控放鬆。其二,此前趨之若鶩湧入中國並投資房地產業的熱錢,最近出現了大規模撤離的跡象。其三,許多地方土地流拍現象依然存在,已有開發商在考慮轉型。可以說,政策面和資金面,都不支持房價大幅飆升,市場內部這一認知也沒有變化。

  價格一有異動就運用政策工具,未必是好的節奏。政策使用要建立在辨清市場趨勢的基礎上。6、7月份以來的房價上揚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果單就樓市調控,成本不小效果未必好。比如,如果實體經濟環境大幅改善,那麼在樓市政策沒有鬆動的情況下,資金不會選擇進入高風險的樓市;如果資本市場的表現不是低迷至此,百姓有更多的投資渠道,那麼對房子保值增值的依賴性就會降低許多;如果保障房建立起了質量品牌,並能保證配套,剛性需求就能得到有效分離。治樓市,功夫不僅在樓市內。這是資本的流動性所決定的。

  文章指出,不輕動政策工具,不代表對房價上揚熟視無睹;其實,最重要的是對政策明確再明確。政策預期明確了,市場預期就會相應明確。當前,最需要明確的是,已宣布要擴大試點的房產稅能否設計成為地方的穩定稅源,以解財稅收入下降之急?此外,到底哪些試水是合法合情的,哪些不是?政策底線劃出來了,房價反彈的高度自然也就可以掌握,而購房者也能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