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曹林:不講理的中國社會是危險的

http://www.CRNTT.com   2012-08-23 11:18:33  


微博是一個社會的縮影,這個社會方方面面表現出的“不講理”,不過是世象中的各種不講理投射到了微博這個放大器上
  中評社北京8月23日訊/“某些地方的官方,是不喜歡講理的,講的是權術,講的是潛規則。沒有共同尊重的邏輯和事實,沒有共通的話語體系,就沒有講理,就無法對話,就只有各說各話的撕裂和傷害,對應是水與火的不相容。”《中國青年報》今日登載評論員曹林的文章“不講理是開放社會的大敵”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生活在這個社會,缺少講理的地方,缺少願意跟你講理的人,很多人都缺乏講理的胸懷與耐心,是讓推崇理性、習慣於講理的人,感到非常無奈、無力和無助的殘酷現實。

  《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的管理者,寫下這段微博時,內心肯定充滿這樣的悲涼,他說:一個乞討排行榜,演化出一場輿論風波。唇槍舌劍中,一種現象令人擔憂:什麼時候,我們失去了理性對話的胸懷和耐心?什麼原因,人群分成圈子,甚至南系北系、這派那派,從此不見守望相助,只剩龍爭虎鬥?共同生活的這片土地,正經歷深刻轉型,是走向聚合還是分化,取決於你我的選擇。

  作為一個以講理為業的人,央視主播張泉靈寫下這段微博時,內心應該也湧動著同樣的失望。她說:從小被教育要講道理,長大才發現沒那麼多可以講道理的地方。家里,不是講對錯的地方。職場里,期待以理服人的同學通常受過以職位服人的傷。網上,聽你講道理的人本來就懂那些道理。你想說服的人通常對事實不感興趣和道理絕緣,他們只是按標簽站隊,尋找符合自己臆想的論據,感受板磚扔出去的快感,而已。

  當你張開嘴剛想跟人講理,想用事實和邏輯說服對方的時候,卻發現你面對的都是一群“只想感受板磚扔出去的快感”、無論你說什麼他們都會回一句“腦殘”的人時,你會悲哀地覺得,理性、理智、講理的品質,在這個社會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鄙視、驅逐和羞辱。

  新興的微博輿論場,在想講理時常比較困難。浮躁的交流環境,使其成自說自話和黨同伐異的溫床。這里是一個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相應立場的人在這里尋找觀點一致者成為好友,從彼此身上尋找認同和溫暖,然後共同將矛頭指向“敵人”;這里是情緒的渲染場,很多人想在微博中所尋求的,不過是一種情緒,表達的是一種情緒,轉發的是一種情緒,通過對話想傳遞的,也是一種情緒;這里是極端主義的發酵地,語不驚人誓不休,語不極端就難以吸引到足夠的關注和轉發,極端便成為一種招徠眼球的不二法寶。

  當一個輿論場中處處流行著派系和圈子,當情緒成為一種強大的氣場而壓倒性的占據主流時,當極端主義甚囂塵上的時候,當匿名和憤怒者,肆無忌憚地發洩著青春期的亢奮、生存的焦慮和人性之惡時,微博中,講理必然成為一種稀缺的品質,講理者必然成為弱者。這就是可悲的劣幣驅逐良幣,在網絡暴力的傷害下,要想堅持講理,必須鍛煉出強大的不受謾罵幹擾的心理,否則只有選擇逃離。“有理無處講”逼出了沉默的螺旋。

  微博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與這個社會方方面面表現出的“不講理”是同源同構的,不過是世象中的各種不講理投射到了這個放大器上。

  某些地方的官方,是不喜歡講理的,講的是權術,講的是潛規則,講的是“你再不閉嘴我就修理你”。他們不是以理去服人,長篇大論中只有空洞的口號和令人生厭的套話。沒有共同尊重的邏輯和事實,沒有共通的話語體系,就沒有講理,就無法對話,就只有各說各話的撕裂和傷害,對應是水與火的不相容。

  從一些專家的發言中,你看不到他們在講理,在迎合、獻媚、佐證中,充滿著漏洞百出的詭辯、先入為主的判斷和讓人不禁捧腹的笑料。老百姓遇到麻煩時,找不到多少可以講理的地方,遇到的經常是衙門的踢球、公僕的冷臉、法院的冷漠、媒體的勢利(不夠悲慘就沒有新聞價值)和聽說者的極不耐煩,這種“有理無處說”的現實,逼出了讓人不安的暴力和無奈的炒作,有的選擇了極端行為去吸引關注,有的則在仇恨中選擇了報復。

  當一個社會講理者受到壓制,讓人感覺無處講理的時候,社會是危險的。不講理,講拳頭和暴力,矛盾會激化;不講理,講詭辯和謾罵,智商會退化和被拉低;不講理,講人情和潛規則,腐敗會進一步惡化;不講理,講圈子和派別,階層會進一步分裂;不講理,講邪理歪理,法律被無情地踩在腳下,理性被無情地驅逐,良善被無情地碾壓,對話和溝通機制自下而上地被打碎的時候,野蠻叢林中的暴力中,每一個人都無法幸免。

  迷失和迷茫的中國社會,正在尋找自己丟失的鑰匙,人們心靈的鑰匙丟了,社會正常運轉的鑰匙丟了。而這把鑰匙的關鍵,就在於講理精神的缺失——缺少講理的地方、講理的氛圍和講理的胸懷與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