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中常會吸引新生代

http://www.CRNTT.com   2012-09-04 09:28:34  


資料圖:馬英九向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頒贈中常會當選證書。 新華網記者 陳斌華攝
  中評社北京9月4日訊/國民黨日前進行了“最高決策機構”中常會選舉,41人角逐32個席次,當選機率頗高。相較於兩個月前,民進黨權力核心中執會改選過程中爾虞我詐的派系傾軋,國民黨這次選舉卻平靜如水,不僅參選人數少,也缺乏高知名度的臉孔,讓媒體找不到炒作的切入點。

  中常會和中執會分別是國民黨和民進黨最高決策機構,何以在改選過程中卻一冷一熱?難道是民進黨人追逐權力的熱情甚於國民黨人?非也。民進黨已連輸兩次大選,政治資源匱乏,黨內各項要職,尤其是掌握決策大權的中執會,更是各個派系不可多得的政治舞台,好比是餓狼獵食,若遇強手,必會拼個你死我活。而國民黨是執政黨,政治資源豐沛,出路自然較多,既然擁有整片森林,又何需把自己吊在一棵樹上呢?不過,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國民黨中常委所擁有的權力已大不如從前,頭上的光環已漸漸消褪,一些國民黨精英當然不願為已是“明日黃花”的中常委費心思了。

  國民黨以全台黨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四年召開一次大會,閉會期間則由中央委員會行使職權,每年召開一次會議,閉會期間由中央常務委員會(中常會)執行職權。因此,國民黨的決策權最終是落在中常會手上。目前中常委共39席,其中32席每年由黨代表投票產生;另外7席為指定中常委,包括5位政務官、青工會總會長及青年團總團長。

  當年國民黨敗退至台灣後,蔣介石沿用“以黨領政”的決策模式,中常會理所當然地成為決議各項黨政事務並推動重要政策方向,決定提名人選的權力核心機構。當時為配合每周四上午舉行的“行政院”例會,還將中常會召開的時間訂於每周一及每周三上午舉行,由蔣介石親自主持,討論並議決有關島內及黨、政、軍等事務的運作和政策方向,“行政院秘書長”也會在會上報告“內閣”擬訂的重大政策方向與法案內容。中常會對此討論後,隔天把決議交給“行政院”執行。雖然黨章規定中常委由210名中央委員選出,但早年的人選多是由黨主席欽定,因此,中常委實際上是黨主席的人馬,也是政治行情的風向標。當時國民黨精英為擠進中常委,可謂絞盡腦汁,競爭異常激烈。但隨著國民黨組織架構改革,尤其是2005年馬英九首次當選黨主席後主張“黨政分際”,並另成立“中山會報”討論重要事務,中常會因而身價大跌,逐步淪為黨主席橡皮圖章的角色了。曾任中常委的連勝文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大可在中常會上罵個淋漓盡致,但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