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釣魚島危機的“韜光養晦”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12-09-16 08:56:12  


釣魚島回歸中國只是時間問題。中國最大的戰略敵人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自己。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訊/“中國戰略遏制日本最佳的武器並不是船堅炮利而是時間,因為日本是一個患上了經濟絕症,去日無多的國家……歐債危機的經驗就是:對一個破產邊緣的國家而言,主權是奢侈品。釣魚島回歸中國只是時間問題。”吳迪昨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釣魚島危機的“韜光養晦”之道》如是說。詳論如下:

  中國的九一八國恥日就快到了,而釣魚島的水也快煮沸了。中國人之中求戰之聲日隆,隨聲附和彰顯愛國熱血本是應景之舉,但於我卻極難為。戰爭不一定會解決問題,卻極有可能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亞太軍事危局。

  日本曾給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帶來巨大的戰爭創傷。在許多中國人心中,日本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將是中國最大的戰略敵人。因此一個小小釣魚島掀起如此巨大的漣漪就不足為奇了,其實中國過高抬舉了日本對中國未來的威脅。

  中國戰略遏制日本最佳的武器並不是船堅炮利而是時間,因為日本是一個患上了經濟絕症,去日無多的國家。打個比方說,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和一個患癌症的老人,為了搶東西而拼命是很不值得的。

  經濟學界把日本1980年代爆發的經濟危機叫作“失落的十年”,可到如今日本正在失去第3個10年。王爾德說過:“失去第一個孩子是不幸,失去第二個那就是嚴重的疏忽失察。”日本債務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占比,去年就已經超過了200%,遠遠高於歐豬五國的數據,這樣失控的局面是不可能永久持續的。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現在,日本一直都沒有走出通貨緊縮的怪圈。通貨緊縮的後果就是時至今日,日本的名義GDP從1997年的高峰,已經有了明顯的下滑。日本的名義GDP在1990年到2007年間只增長了區區25%,而2011年的真實GDP已經萎縮到了2005年的水平。連續的政府財政赤字,再加上日本經濟的緩慢增長,導致了日本債務的GDP占比不斷惡化。

  有人說日本的債務問題不足為懼,因為日本的儲蓄率高,可以把債務內部消化。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日本儲蓄率的結構,你就會發現事實遠非如此簡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日本企業儲蓄率從1981年的13%增長到了2009年的21%;與此同時,日本家庭儲蓄率從10%下降到了3%。所以日本的財政赤字和大興土木,主要是靠企業儲蓄維持的。問題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改變了機構投資者對主權債務的風險計價,日本企業很有可能會改變對日本國債的偏好,日本國債的超低收益率時代或將終結。屆時,日本政府在債務融資成本上,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