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扭曲的地方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12-10-05 09:47:32  


 
  回歸良性發展

  文章指出,西部大開發十幾年來,中國堅持實施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貧困地區發展,中央財政每年轉移支付的40%以上都投入到了西部。反過頭來,這些地區對於從發達地區前來投資設廠,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和巨額稅收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卻不重視。

  種種現象表明,中國在重蹈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產業空心化道路。諷刺意味的是,與此同時,在遭受產業空心化所帶來的經濟泡沫折磨之後,美國人開始懷念起“美國製造”的美好時代。於是“製造業回歸”成為美國政界和經濟界的急切呼聲,其他走過類似彎路的西方國家也不約而同地發出共鳴。

  法國南特人民銀行6月的一份報告預測,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將在4年內趕上美國、5年內追平歐元區、7年內與日本持平。鑒於生產成本的強勁增長,中國製造將很快失去競爭力。對此,美國經濟學家反響積極。美國經濟咨詢公司IHS的桑頓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正改變著全球製造業格局,這將促使美國製造業“回歸”本土,並增加300萬就業崗位。

  近年來,隨著通貨膨脹加劇、工資水平提高,國內經濟學家越來越多地談到轉型升級。然而,經濟學界不應當僅根據短期經濟現象來開藥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具體而言,不要看到用工荒就只說要轉型升級,看到產業轉移就只說走品牌化路線,若真如此教條而簡單,率先垂範的西方國家為何碰得頭破血流?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的“中國製造”危機,並非只有轉型升級一條路可走。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和經濟大國而言,轉型升級自然是必需的,但同時也要盡可能保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傳統比較優勢,這二者並不矛盾。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在切實轉變投資觀念的基礎上,首先要繼續壓低通脹水平,使名義工資向實際工資靠攏。為此需要緩行寬鬆的經濟刺激政策,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功能,為有市場需求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提供更多的要素供給,使它們房租、融資、勞動力等生產經營成本回歸正常水平。

  其次,應該針對勞動密集型產業進行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利潤率。否則待企業遷出中國時,不僅無稅可征,反倒還需動用外匯資金進口外遷企業生產的商品。

  此外,還應該採取措施促進貧困地區、貧困人群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有效對接,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交通、園區、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吸引國內產業轉移,保障企業盈利空間。

  相信有了這些組合措施將有助於提高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力,增加企業轉移海外的機會成本,從而把更多企業留在中國。留住勞動密集型產業,便能夠保證就業和有效需求,自然也就有了經濟增長,有了讓貧困人口脫貧的希望。照此發展,擁有良性的經濟循環也就不需要過多人為的政府投資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