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九月份消費價格水平的含義

http://www.CRNTT.com   2012-10-18 08:36:22  


  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訊/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12年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9%,環比上漲0.3%,前9個月比上年同期上漲2.8%。這一指標變化釋放哪些信號?是否意味著中國告別了通貨膨脹呢?經濟逐步走向好轉呢?

  觀點中國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江雲文章分析,同比、環比數據進一步回落,顯示出物價總水平得到有效調控,但是這些數據本身只能說明前一階段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得到控制。統計數據能不能全面說明價格總水平的影響因素,體現在調查的核心價格數據、調查統計點的合理性與全面性。眾所周知,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使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來說明,包括有形的物質消費和無形的服務消費兩個方面。中國居民消費主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8大類,商品和服務細分達到262個基本類。一些衡量消費價格水平的內容沒有納入,全國統計消費價格水平的抽樣數據僅涉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500個市縣,價格調查點包括食雜店、百貨店、超市、便利店、專業市場、專賣店、購物中心以及農貿市場的6.3萬家。這些調查點是相對固定的,隨著經濟社會形勢的變化,原來的統計內容不適應新形勢,核心價格數據與非核心價格數據需要動態調整,特別是服務價格數據統計不準確,並不能夠客觀說明實際情況。

  影響消費價格水平的因素呈現滯後效應。通常,貨幣發行量和貨幣流通速度較大地影響消費價格總水平。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獨立經濟體之內,貨幣發行量增加,貨幣數量超過經濟運行中所需求的貨幣量,就有可能造成價格水平上漲。同等情況下,貨幣流通速度加快,相當於增加流通中的貨幣,也有可能造成價格水平上漲。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主要國家多次採取積極的、寬鬆的貨幣政策,特別是美國實施量化寬鬆(QE)措施,繼續增加美元的貨幣發行量,導致全球的消費價格水平上漲。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難以獨善其身,也深受美國貨幣政策之影響,出現輸入性的通貨膨脹,經濟社會影響明顯存在滯後期。近來美國宣布實施QEIII措施,其影響將滯後一段時間,體現在中國價格水平可能上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