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消費莫言眾生相

http://www.CRNTT.com   2012-10-30 14:13:35  


 
  體制內身份並沒受排斥

  莫言在國外出版的有些小說,和在國內的版本略有不同。譯者葛浩文稱,他翻譯所依據的《豐乳肥臀》的稿本,就經過了作者的再加工,對1996年在國內出版時遭遇的增删做了重新修訂,交到他手裡的“是一個更簡潔、電腦打印的稿本”。

  在西方,莫言的體制內身份,並沒有評論家引為排斥的論據。作為中國首位合法的諾貝爾獎得主,他更多被當成一名“身在體制內部的體制批判人士”接納。

  在2005年發表於法國《世界報》上的一篇文章裡,莫言記述了在1937年觀看朝鮮電影《賣花姑娘》時的體驗:周圍的人都在為片中女主角的悲劇命運哭泣時,他感到不可理喻的“荒謬”,“差不多忍受了同等苦難的觀眾,怎麼可能看到比我們還慘的生活而為之哭泣?”他最終得出這樣的觀察,在“文革”中“人們喪失的不僅是生活的自由,還有感受力的自由”。

  而這一點,正是厄普代克、史景遷等西方知識分子進入莫言作品的切口。厄普代克在給《豐乳肥臀》所寫的評論中,曾提到,“莫言作品的低俗鬧劇和粗野淫穢的表面之下,那種道德風險反而消失了。尚未被拖垮的讀者在疲憊中所忍受的,是上個世紀中國人生存的連綿苦難。”

  2008年,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史景遷在評論莫言的力作《生死疲勞》時,甚至從“小說描寫的許多性糾纏中”看出了“反政治的激情”。他進而預言,“如此看來,中國的小說正在取得自己應有的地位,小說作者也在主張新的表達自由。”

  他的小說藝術成就在西方讀者中所引起的爭議,在於他不同於傳統、陳舊的語言敘事風格。熱情的西方譯者在把莫言比作拉伯雷或狄更斯式“粗俗、大膽、幽默的語言大師”時,也承認“他那種中國民間傳統講故事的方法,有時也會顯得囉嗦”。 厄普代克在評論莫言潑墨奔放而旁枝錯雜的文體時,就曾下過這樣的論斷,“中國小說或許由於缺乏維多利亞全盛期的熏陶,沒有學會端莊得體。”

  瑞典文學院常務秘書長彼得.英格倫(Peter Englund)在今年10月11日文學獎最終揭曉時,表示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還特別推薦了其早期作品《天堂蒜薹之歌》,而這部社會批判作品受到當時的政治風波影響,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

  記者_荷李活

  加西亞.馬爾克思的作品《巨翅老人》描述了一個長著翅膀的老人跌落人間,人們絡繹不絕趕來看熱鬧,儘管他看上去完全不會任何魔法,但是包括那個地方的房主、趕來搭台子做生意的人全賺得盆滿鉢滿。

  這像是一個喻義。莫言曾坦言魔幻現實主義對他影響非常大。現在,由於諾獎,魔幻現實主義開始走進獲獎後的作家自身。

  在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前後,至10月15日中午12點,新浪微博的調查數據顯示,有19849人表示在此之前不知道莫言是誰,占被調查的24538人中的80%;但獲獎消息甫一公布,莫言得到萬眾關注,各行業迅速行動,一條以莫言為核心的利益鏈條正在蓬勃生長。而這一切,發生得那麼快,充滿了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