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譚中:美國總統選舉結果折射今後政治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2-11-14 11:08:36  


 
  2009年無名小卒奧巴馬進入白宮,更無名的無名小卒艾克瑟拉德一步登天成為“上書房行走”的白宮“高級顧問”,他只幹了兩年就於2011年回芝加哥重建總統競選大本營。現在人們開始知道有所謂“芝加哥分析機器”(Chicago analyzing machine),就是艾克瑟拉德的龐大競選機構利用高科技與最新聯絡方式,對關鍵的“戰鬥州”窮鄉僻壤都布置好動員網。奧巴馬的伊利諾伊州派人到鄰州宣傳、甚至投票,企圖使威斯康辛州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瑞安“失業”(但他仍當上眾議員)。

  這次大選也出現一個以白人保守派為中樞的“反奧巴馬大同盟”,華爾街大款踴躍捐輸,共和黨人傾巢出動到“戰鬥州”拉票,兩次幫助小布什勝選的“智多星”羅孚(Karl Rove)親自掌管競選戰略,卻敗在更強的“奧巴馬王國”手下。

  奧巴馬競選機器高明之處是使奧巴馬超然凌空,把當前美國不景氣狀況歸罪於前任總統小布什與國會共和黨議員。去年10月只有25%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發展“方向對頭”,到大選前這一百分比增加到45%。

  奧巴馬成為繼羅斯福總統後唯一的在經濟不景氣與失業率超過7.2%而能連任的總統。奧巴馬也是繼林肯與羅斯福以後唯一能從“Kafkaesque fate”(卡夫卡式怪誕命運)中得到新生的美國總統。

  行家不無道理地把這一切歸納為美國“人口布局”(demographics)新貌,更有人作出“加利福尼亞社會現象”的形容。現在的加利福尼亞,由於大量拉丁美洲及亞洲移民湧入,白人逐漸變成“少數民族”,美國右派逐漸式微,加州的電影城好萊塢與鄰近的賭城拉斯維加斯成為奧巴馬競選的搖錢樹。

  “奧巴馬王國”其實也是美國新“人口布局”的產物,是美國“黃蜂WASP”統治勢力的剋星。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奧巴馬與“奧巴馬王國”互為因果。建立世界“第一民主國”的美國獨立運動元老遲遲不設總統機制、害怕新“獨裁者”產生的擔心在奧巴馬任內靈驗。有人說他已有“彌賽亞”與“特蕾莎”聖母形象。

“美利堅分眾國”

  “沒有黑人美國、白人美國、拉丁裔美國、亞洲裔美國,只有美利堅合眾國”,這是五年前奧巴馬發明的雷霆萬鈞籠絡民心的口號。諷刺的是:奧巴馬第一任內美國政治首次出現“美利堅分眾國”(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的詞匯,並且變成奧巴馬執政的標簽,他統治的美國是內戰後分裂現象最嚴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