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應當歡迎奧巴馬訪問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2-11-18 08:42:08  


  
  部分海外學者認為,美國總統之所以訪問緬甸,是希望在東南亞地區給中國製造麻煩。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總統訪問緬甸實際上是色厲內荏的表現。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美國在東南亞國家製造不穩定的因素,短期內可能會給中國帶來不便,但是,從長期來看,美國的這種挖墻腳做法,可能會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說到底,緬甸國家領導人必須充分考慮到本國的長遠利益,在發展與其他國家關係方面,必須考慮到未來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現在美國經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不可能在緬甸下血本,幫助緬甸建立現代化工業體系。美國在短期內給予緬甸的經濟幫助,很難從根本上扭轉緬甸國內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局面。如果緬甸國家領導人為了迎合美國總統的需要,而對中國作出不禮貌的舉動,那麼,緬甸將會得不償失。作為一個即將走向民主化的國家,緬甸的各政治黨派領袖在發展與大國關係方面,必然會有不同的主張,彼此之間可能會產生矛盾和分歧。中國政府在處理與緬甸政治關係方面一定要沉著冷靜,不要貿然的作出政治表態。中國在緬甸經濟發展中給予必要的幫助,是為了實現互惠雙贏。如果緬甸執意要舍近求遠,通過冷淡中國討好美國,那麼,緬甸將會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 

  筆者多次指出,中國公民應該擁有大國公民的心態,面對其他國家的圍追堵截,應當頭腦冷靜,波瀾不驚。對於美國總統訪問緬甸的外交行動,我們應當樂觀其成。如果美國總統的訪問能給緬甸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那麼,作為緬甸的友好鄰邦,中國政府應該感到欣慰。反過來,如果緬甸在國內民主政治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政治動亂,以至於影響到緬甸經濟的整體發展計劃,那麼,中國政府應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緬甸重新建立國家秩序,為緬甸經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於美國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可能採取的人權外交策略,中國政府應當有所準備。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總統歷來採取的是惡語相向到攜手合作的對華政策,在競選初期對中國採取不友好的態度,可是,等到第二個任期往往採取對華友好的政策。美國現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比較軟弱的總統,制定外交方針政策時受制於美國各個政治派別,很難獨立地作出決定。美國總統在處理與中國事務方面,更多地採用實用主義的原則,希望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經貿關係,但與此同時,在意識形態領域則對中國採取批評的態度。如果美國總統在第二個任期內把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意識形態領域,那麼,中美兩國關係就會面臨非常嚴峻的考驗。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美國總統到亞洲訪問,是想把自己從一個太平洋總統變成一個太平洋的民主總統。這是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艱巨任務。無論是美國軍隊重新回到蘇比克灣,還是美國總統親自到緬甸訪問,無非是要把美國的民主價值觀念,以軍事的和經濟的手段推銷出去。然而,建立在虛幻價值觀念基礎之上的美國亞洲政策,不可能幫助美國總統實現自己的夢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