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深圳放開農地入市的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3-01-28 10:30:23  


鄧聿文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訊/和訊網今天登載鄧聿文的文章“深圳放開農地入市的意義”指出,深圳放開農地入市,意義重大,可說是中國農村集體土地走向市場化的初步制度突破。

  深圳市政府最近宣布,獲國土部特批,深圳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合法工業用地可申請進入市場流通。此舉可說是我國農村集體土地走向市場化的初步制度突破。

  國土部允許深圳放開對農村土地直接入市的限制,自有深圳的特殊情況。作為我國城市化率非常高的城市,深圳現有的建設用地只有917.77平方公里,原農村集體用地就有390平方公里,占比高達42%。正如深圳常務副市長呂瑞峰所說,“如果沒有土地改革創新,到2020年深圳可提供新增建設用地僅59平方公里,無地可用的尷尬將嚴重制約深圳未來經濟發展。”

  但是,從全國而言,農村集體土地在深圳放開入市,又具有一定必然性,是遲早要走的路子。這個必然性體現在,隨著城鎮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集體土地特別是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價值和資產價值越來越顯現,交易活動越來越頻繁,這就形成了集體土地入市的客觀趨勢。儘管目前的徵地制度還不允許農村集體土地公開交易,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此種趨勢,但它並不意味著集體土地交易的“市場”就不存在,只不過變成了村鎮幹部的私下交易和暗箱操作而已。例如,在廣東、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非法入市流轉,已成為一個公開的秘密,而且在數量和規模上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