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城鎮化的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3-03-19 08:32:09  


 
  人口的城鎮化,對於國民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影響重大。一方面,城市經濟和居民生活離不開農民工市民化。目前普遍存在的企業“用工荒”和大城市服務業季節性缺工,實際上都是城市人口和勞動力結構不合理造成的,與農民工不能市民化直接相關。城市高端人才多,從事一般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少。如果說通過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可以減少製造業的用工量的話,這些措施對減少大多數服務業用工量的作用則是有限的。中國大城市中的服務行業,如餐飲業、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和新興快遞業等,絕大多數都是由農民工來承擔的。所以,只要農民工不能市民化,城市的產業體系就無法健全,因重大節假日集中返鄉帶來的季節性缺工問題也將成為頑症。另一方面,中國的新型城鎮化既要促成已進城農民工的市民化,也要解決農村經濟和農業的發展問題。若農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不能完全脫離農村和土地。這將制約農村土地或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流轉,進而制約農業的集約化經營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制約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另外,只有加快推進人口城鎮化的進程,才能改變目前中國第一產業勞動就業比例高(近35%),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比例低(10%)的嚴重不對稱局面。

  文章指出,中國人口城鎮化的滯後帶來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農村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等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又如,新生代農村居民尤其是農民工,對農業活動和農村生活缺乏興趣和感情,向往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他們大多希望留在城市,並願意為之奮鬥。但他們即使在城鎮找到了工作,卻因為農民的身份而無法成為市民,要想真正融入城鎮仍然非常困難,由此滋生的身份等級、身份歧視只會加劇農民工和城市居民的矛盾、農民工對社會公平的不滿。

  文章最後說,當城鄉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已成為中國人口城鎮化和經濟社會進一步變革的最大障礙時,以就業帶動人口城鎮化,把已在城市里穩定就業的人群盡快變成城市居民,不僅讓他們進城,而且讓他們落戶,也許能起到倒逼機制的作用,推動與戶籍制度相關的土地制度、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制度等領域的改革和建設。比如,這將倒逼政府抓緊全盤規劃,為農民工納入屬地公共服務體系提供財力保障;促進就業制度、教育制度、醫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強保障房建設,為農民工提供住房保障,解決城市中“漂一族”的民生訴求問題;完善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的入學方面的改革和與之配套的設施建設;等等。而所有這些,都將為最終提高中國人口城鎮化水平和城鎮化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