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警惕投資衝高帶來的隱患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08:36:35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今年體制慣性對經濟運行的壓力將遠大於改革紅利,換屆後的政治錦標賽將再度衝高投資,使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蹣跚不前。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部分重點地區的實地調研來看,一些地方出現了大幅調高今年投資增速目標的情況,部分地方甚至提出了“投資率達到100%”的目標,投資衝高似乎不可避免。

  證券時報發表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黃衛挺文章稱,對於地方政府來說,高投資是完成較高經濟增長目標的最現實途徑,但是對於全國的經濟運行來說,高投資將極可能帶來經濟過熱,並阻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顯示,除了1997年,歷次黨政領導班子換屆前後兩三年都出現10%以上的經濟增長,雖然此次投資衝高並不會帶來如此高速的經濟增長,但最終也很可能引發物價上漲和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激化,對未來經濟發展帶來困難。

  在地方政府投資衝動難以短期消解的情況下,中央宏觀調控決策部門除了要從投資方向上把好關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這種投資衝高帶來的宏觀影響進行研判。應該重點警惕這種投資衝動帶來的產能過剩、價格上漲壓力和金融風險,並及早做好買單的準備,進行政策儲備。當然,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角度來看,投資衝高也會加劇投資消費結構失衡。

  文章分析,產能過剩加劇是投資衝高帶來的第一個需要高度警惕的問題。近年來,從傳統產業到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問題,在高投資的地方集體衝動下,產能過剩風險將進一步加劇,威脅經濟穩定。由於地方政府能夠決定或者引導的投資主要集中於基礎設施,以及存在財政資金和國有資本支持的產業領域,重化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產能過剩更加需要警惕。沿海港口的大規模建設也應該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一樣得到統籌管理,尤其需要從全國層面進行協調布局,避免其“產能過剩”。

  投資衝高還將給當前高位運行的價格水平帶來新的上漲壓力。美國金融危機之後,受經濟刺激政策和各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我國價格總水平始終在高位運行。今年我國採取了“穩貨幣”的調控策略,但投資過快增長形成的巨大需求最終仍然會反映到價格水平上。如果沒有相應的調控政策,投資衝高再加上外部寬鬆的貨幣環境、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等,我國的價格水平將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