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日本“主權恢復日”是怎麼一回事?

http://www.CRNTT.com   2013-05-06 10:44:00  


 
  這種傾向,不僅反映在早有定評的一部分日本右翼喉舌如《產經新聞》等,就連某些標榜“公正”與“平衡”的日本大報或貌似自由派的評論家也不例外。一名某大報資深記者在今年4月29的專欄中,就這樣寫道:“日本在這之前亞洲的大戰,的確是侵略戰爭,但日本在東南亞也結束了歐洲在此地區的殖民統治——這樣的看法是公允的。對於日本的侵略戰爭與殖民統治,是沒有辯護的餘地的,但這種行為在20世紀並非日本軍國主義的專利。”弦外之音是,那是“帝國主義你爭我奪的年代”,日本並沒有什麼出格的行為。

  了解了20年來日本輿論界“總保守化”的上述政治傾向與空氣,再結合安倍第二次內閣鮮明的修憲口號,敏感的政論家無不把今年黃金周的注意力,集中在4月28日安倍新政權舉行的“恢復主權、回歸國際社會紀念典禮”。

慶典與修憲緊密掛鈎

  所謂“恢復主權、回歸國際社會”的紀念日,指的是1952年4月28日日本與以美國為首的49個國家片面講和的《舊金山和平條約》生效日。這一天也意味著戰敗國的日本結束長達七年,被置於“盟軍”(實際上是美國單獨統治)占領與支配地位的重要日子。在這具有重大意義的紀念日,日本官方或民間要隆重其事,總結日本緣何淪為“盟軍”的占領地,及對“白臉天皇”麥克阿瑟將軍施政帶來的後遺症(正面的和負面的)一一予以檢討,可以說並非壞事。

  但從安倍政權誕生前夕安倍放出的風聲及其籌劃“4.28”紀念儀式的經過,誰都知道安倍內閣的真正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借此“恢復主權”的紀念日,鼓吹修憲的言論。《每日新聞》4月29日頭版頭條新聞報道有關紀念儀式時,就以《滲透“修憲”意向》為題,一語道破安倍的如下目的:“在紀念儀式的致辭當中,(首相)雖然避免提及憲法問題,但卻有意提高(國民)對舊金山講和條約生效日‘4月28日’的認知度,從而達到提高(國民)對修憲問題關心的目的。”

  換句話說,紀念儀式是與官方旨在加速修憲步伐的戰略緊密掛鈎的,它是官方長期以來向國民灌輸“愛國心”、“否定戰後思潮”教育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將戰後日本政客競相向提出偏激的國粹主義口號和修憲主張,說是為了迎合選民和拉攏選票,顯然是本末倒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